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健康3•15网购调查:七成受访者买到过假货

近日,南方日报健康周刊、南方日报微服务以及南方网行业频道联合发起了一场名为“e购无忧——3•15特别报道”的倡议活动。这一活动聚焦于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遭遇的欺诈问题,引发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热烈讨论。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保健品。南方日报报网端三大平台联动展开了一场有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有过网购保健品的经历。其中,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在淘宝等大型网购网站(45%)或厂家(直销)网站(30%)进行购买。

调查进一步揭示,受访者在网购保健品时,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32%)和朋友推荐(33%)来了解产品,被广告吸引的受访者占到了22%。这表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多种信息渠道的影响。

在购买的保健品类型中,维生素蛋白质类食品最受欢迎,占比高达41%。养生书籍、保健器械、减肥产品、慢性保健品以及性保健品也是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令人担忧的是,七成受访者表示曾购买到假冒伪劣的保健品。其中,中小型网站是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渠道,比例高达27%。著名大型网站的比例也不容忽视,达到23%。在购买到假货后,许多受访者反映网站对消费投诉的反应并不积极,手续繁琐,甚至存在推诿责任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食药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首先要看是否有小蓝帽和QS标志,以及药号。若没有这些标志,很可能就是“三无产品”。若对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有所怀疑,可以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中查询。

面对“如何放心购买保健品”的问题,受访者提出了多种建议。其中,专业部门加强监管(37%)、产品厂家的信息全面公开透明(26%)是最受关注的建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加强行业自律也是消费者期待的改进措施。

面对网购保健品的复杂市场,消费者需要更加谨慎。在选购保健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标志和批准文号,还要留意产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网购保健品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安心。选购保健食品的五大要点

在如今保健食品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如何选购到安全、有效的产品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保健食品的选购要点,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一、认清批准文号

每一款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保健食品都有独特的批准文号。批准文号有两种格式:

国产保健食品: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字(2001)第0005号;2003年7月以后批准的则采用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G20048。

进口保健食品:则是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进字(2001)第0009号;或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J20002。

只有了解并核实这些批准文号,我们才能确保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

二、细看包装标识

保健食品的包装上必须明确标注以下信息:

1. 保健食品名称

2. 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

3. 配料表

4. 功效成分

5. 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

6. 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

7. 食用方法

8. 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9. 储藏方法

10. 执行标准

11.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12. 卫生许可证号。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保健食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三、注意产品禁忌

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适用人群,因此在选购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选购。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儿童、青少年以及孕妇,在选购时要特别谨慎,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

四、价格与效果

保健食品的价格并不直接反映其效果。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都会导致价格的差异。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功能适当、价格合理的产品,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格或高百分比的效果承诺。

五、正确对待广告宣传

面对各种广告宣传,消费者要保持理性。不同个体之间的身体差异使得广告中的绝对性宣传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不要轻信个别案例被当作普遍现象的宣传,也不要被明星广告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所迷惑。

选购保健食品时,我们需要细心、谨慎,并了解上述要点,以确保我们的健康得到保障。我们也要保持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相关新闻阅读可点击此处深入了解。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