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历史上狄仁杰为何能成功?他的成功归功于外圆

狄仁杰:从愣头青到成熟政治家的蜕变

在武周时期的政治舞台上,狄仁杰是一位名臣、政治家,他的生涯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他的一生,就像一部从年轻气盛的“愤青”逐渐成长为深谙官场之道的成熟政治家的故事。

早年,狄仁杰以明经及第,步入仕途。他初入官场时,就像一名标准的“愤青”,面对不公,他毫不畏惧,大声疾呼。他的正义和勇气让人钦佩。当他看到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而被判死刑时,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他辩护,最终使皇帝饶了他一命。

狄仁杰的勇气和正义感也让他得罪了不少权贵。他审讯的对象不是百姓,而是百官,这使他与许多朝廷重臣发生冲突。当时,左司郎中王立本因皇帝的宠幸而违法乱纪,狄仁杰毫不畏惧地弹劾他,最终使皇帝不得不惩治王本立,朝廷因此肃然。

但狄仁杰的棱角分明和毫不屈服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当他面对宰相张光辅纵容士兵勒索的情况时,他毫不留情地指责对方,结果却被宰相弹劾并贬官外调。这是他性格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果说初入官场的狄仁杰只有棱角和勇气,那么后来的他则开始真正转变,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他在与武则天的对话中,深刻体会到了官场上的复杂和微妙。他知道,单靠勇气和正义感是不够的,还需要妥协和灵活。这让他想起了娄师德这个人物。娄师德是一个宽宏大度的贤者,他在官场屹立不倒的核心秘密是他的为官之道——唾面自干。这个理念让狄仁杰深受启发。

狄仁杰的转变体现在他与娄师德的对比中。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时,他告诉弟弟要学习“唾面自干”的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面对他人的攻击和唾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与之计较。这种策略让狄仁杰认识到真正的成熟不仅仅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还包括面对挫折和攻击时的忍耐和智慧。这种策略使狄仁杰开始思考如何在官场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为官之道的精髓和外圆内方的智慧。他开始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运用灵活的策略来处理问题以达到更好的结果。这种转变使他从一个单纯的愤青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在官场上既能坚持正义的立场又能运用圆滑的处世智慧明哲保身安身立命。这种成熟和智慧使他成为武周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名臣。他的故事激励了后人要不断学习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娄师德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唾面自干”,历史并未留下明确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他的坚韧与智慧。这种隐忍并非软弱,而是一种巧妙的防守策略,如同拳击中的收缩,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

狄仁杰的故事让人深感震撼。他曾经与奸臣、小人、皇上斗智斗勇,官场凶险,但他却能在其中游刃有余,安然无恙。他对敌斗争的策略和智慧,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官员逐渐成长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

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能干大加赞赏,并询问他是否知道背后有人诋毁他。狄仁杰淡然回应,他更关注自己的过错,如果确实有错,他会改正;如果没有,那就是他的福气,他不需要知道那些。这一番言论让武则天深深叹服,也显示了狄仁杰胸怀宽广,眼界开阔。

经历了种种磨练,狄仁杰的对敌斗争艺术越发老辣。曾经有人诬告他谋反,将他打入大牢。面对严刑峻法,狄仁杰爽快承认,这让指使者放松了警惕。然后,他趁狱吏不备,将上诉材料藏在棉衣中,最终转到了武则天手中,成功逃过一劫。

在武则天立储这一敏感问题上,狄仁杰的斗争艺术更是达到了大师级别。他以解梦的方式委婉劝谏武则天起用二子,既达到了劝谏效果,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最终,武则天下定决心还政于李唐,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这是狄仁杰的一次伟大胜利。

狄仁杰的智慧和谋略不仅体现在这些大事上,还体现在他的接班人安排上。他趁武则天征求宰相人选之机,推荐张柬之。起初武则天并未重视他的建议,但狄仁杰坚持己见,最终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

狄仁杰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去世后,武则天悲痛欲绝,朝堂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会叹息失去狄仁杰的遗憾。狄仁杰死后,张柬之发动政变成功,武则天是否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狄仁杰的建议我们不得而知。但狄仁杰的智谋与胆识已经为他赢得了最大的荣耀和尊重。

狄仁杰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的重要性。他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将“外圆内方”这一处世法则修炼到极致。他在朝中达到极高的声望,无论他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信任和尊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他通过一生的努力与修炼赢得的。他的故事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