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治霾经济账:八成资金靠社会 政府支出仅两成

雾霾笼罩之下,无疑是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关于治理雾霾所需的费用,中央和地方都在持续投入。那么,究竟要花多少钱、资金来自何处,以及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呢?让我们一同深入这背后的经济账。

随着财政部在5月16日拨款80亿专项资金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成为重中之重。今年中央财政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了高达100亿,相较于去年的50亿已经实现翻倍。北京、河北等省市的治霾支出也呈现显著增长,河北更是明确到2017年底将投入900亿用于治理大气污染,占其总治污投入的20%以上。而北京则誓言到2017年实现大气污染改善,其中针对PM2.5的治理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

关于治理雾霾所需的费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都在不断发力。为了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大气十条”或“国十条”,中央财政开始整合相关专项资金设立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这些资金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除了中央财政的支持,京津冀等地也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治霾,其中北京和河北的投入尤为显著。

据环保部相关官员透露,去年中央财政主要聚焦于京津冀地区的治霾工作,今年则适当扩展至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京津冀地区仍是重中之重,投入资金增至100亿。除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各地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预算支出也在持续增长。以北京为例,今年用于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治理的专项资金已经增至30亿元,并新增安排了20亿元用于支持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河北和山东等地也相继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尽管大部分省市尚未公布具体的治霾专项资金数额,但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整体支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那么,这些资金究竟来自何处呢?根据环保部的估算,完成“大气十条”规定的七项内容需要投入高达17474亿元。显然,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社会投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占据了总投入的八成以上。这也说明社会各界对于雾霾治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度正在不断提高。

治理雾霾所需的费用巨大且复杂涉及多个层面和领域要想取得成效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不仅需要部门的投入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公众的广泛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雾霾挑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白云的美好家园。环保治理的资金筹措并非只依赖公共财政拨款,社会投资同样占据重要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深入指出,国家的财政能力有限,不能承受过大的环保投入压力。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应自觉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

中科院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展望,未来十年,环保需要投入的资金高达10万亿元。对此,报告建议中央和地方每年分配20%的预算,也就是每年投入2000亿。资金的多渠道筹措更显重要,其中企业应担负一部分,银行绿色信贷也应成为资金来源的重要一环。

财政投入在这其中起到了杠杆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市长王安顺在论坛中透露,去年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带动了几百倍的社会资金投入。尽管公共财政的投入占比达到20%,但社会资金的参与热情不减反增。专家们普遍认为,尽管目前中央和地方的公共财政投入及社会投资都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我国控制环境污染的需求。

京津冀地区的节能环保支出年增长也达到了惊人的20%,但即使如此,其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依然不足。与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相比,环保投入的比例似乎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王毅对此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环保投入不能得到更大的增幅?”

资金的使用和分配问题同样引人关注。目前,对于大气污染的源头并未有精确的研究结果,这使得资金的分配难以有的放矢。尽管中央和地方设立了专项资金,但由于治霾涉及的领域广泛,这些资金并未明确指向特定的项目或领域。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将争取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一些专家对环保投入的效果表示担忧。他们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失或重复申请资金等问题,导致环保项目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中央财政开始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即等项目建成后再给予补贴资金。也有专家建议细化环保投入的统计口径,以便更好地评估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果。

新闻动态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时刻关注着各种新闻动态,以获取的信息和理解世界的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相关的新闻。

我们看到科技领域的新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新的技术、新的发明正在不断涌现,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惊喜。无论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还是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都在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这些科技新闻不仅让我们了解的科技进展,还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们看到社会新闻也备受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从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我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动态。这些社会新闻不仅让我们了解社会的现状,还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娱乐新闻也是我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我们需要一些轻松愉快的娱乐新闻来放松心情。电影、音乐、综艺节目等娱乐新闻,让我们了解明星的动态,欣赏他们的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些娱乐新闻不仅让我们享受娱乐的乐趣,还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这些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科技、社会还是娱乐新闻,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世界的精彩。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新闻动态,了解世界的发展,思考未来的方向。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闻动态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让我们时刻关注新闻动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网站建设功能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