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总统在2022年4月与莫迪总理的视频会晤中,就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并施加了显著的压力。印度方面并未明确回应,反而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强硬态度。以下是关于此次事件的详细梳理:
一、拜登的施压策略
在与莫迪总理的视频会议中,拜登总统采取了多种策略来试图说服印度减少进口俄罗斯石油。
1. 直接呼吁配合制裁:拜登明确表示,增加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不符合印度的长远利益,同时承诺协助印度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试图从战略角度说服印度加入孤立俄罗斯的阵营。
2. 隐含立场威胁:白宫通过发表声明,暗示如果印度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可能会影响到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甚至可能破坏美国在乌克兰的战略布局。这种隐晦的威胁显然试图对印度施加压力。
二、印度的强硬回应
面对拜登的压力,印度方面并未退缩,而是采取了多种强硬回应措施。
1. 数据对比反驳:印度外长以数据作为回应,指出印度单月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总量远低于欧洲某些国家的单日采购量,暗示美国应该优先约束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采购,而非对印度施加压力。
2. 实际采购行动激增:印度利用俄罗斯提供的优惠价格,大幅度增加了对俄罗斯的石油采购。在2022年的前四个月,印度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了过去一年的水平,甚至与俄罗斯绕过美元结算的购买方案。
3. 外交立场坚定:尽管面临压力,莫迪总理在公开声明中仍然回避了能源议题,只是强调要深化美印合作关系,并未做出减少采购俄罗斯石油的承诺。
三、事件背后的动因
此次事件的背后,有着深层的经济、地缘政治因素。
1. 经济利益驱动:由于俄罗斯石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且印度长期依赖伊拉克、沙特等国的能源进口(占比超过50%),低价俄罗斯石油有助于印度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
2. 地缘政治平衡:印度需要维持与俄罗斯的传统防务合作关系,同时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性,避免过度依赖或倒向任何一方。
此次拜登与莫迪围绕能源问题的交锋,不仅反映出美国对盟友的“双重标准”正在受到挑战和反噬,也凸显了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务实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