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下班沉默症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下班沉默症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在上班时侃侃而谈,回到家却疲惫懒言;工作应酬时笑容满面,面对亲友时却麻木冷淡。这些上下班时间判若两人的人群,似乎患上了“下班沉默症”。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不要谴责他们,其实“下班沉默症”是职业倦怠的一种表现。
 
  情感能量消耗完了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下班沉默”,跟紧张忙碌的职场生活有关。如今职场竞争激烈,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工作时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不停地运转,工作负荷过重,体力消耗过多;再加上还要处理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一天紧张忙碌下来,让人身心俱疲。
 
  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就像充电电池一样,他们的精力和情感的“能量”在上班时已经用完了,下班后出现生理和情感枯竭,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情感用来跟家人沟通交流。特别像医生、交警、教师、销售人员以及一些服务行业,上班期间需要不断跟人交流,进行情感的付出,是下班沉默的高发职业人群。
 
  所以可以看到他们下班后宁愿一个人独自呆着,比如自娱自乐地玩手机,乐此不疲地上网,抑或是想方设法逃避做家务活,但就是不想多说话,甚至家人多唠叨几句,就会火冒三丈。
 
  下班沉默不是好事
 
  下班沉默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回到家总是沉默,家人说话,也是爱答不理,这会让爱人开始焦虑不安、揣测怀疑,造成夫妻关系紧张,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同时,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不想说话的状态,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工作的压力不说出来,总是自己默默承受,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严重精神障碍,引发身心疾病。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不良情绪还会蔓延到工作环境中,逐渐对工作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工作的热情和效率会受到影响,有可能成为影响事业发展的症结。
 
  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要改变这种僵局,下班沉默者们首先需要自我察觉。找出上班过累的原因,是工作能力欠缺,同事关系紧张,还是工作方式不对,岗位不适合自己,抑或是工作压力太大。
 
  试着找出一些应对方法,比如工作效率低下造成过累,那么就需要改善工作方式;如果是工作压力太大,学会给自己放松,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在周末多陪伴家人,或每月定期找一位值得信赖、对你也有较深了解的朋友,作为与你谈心的对象,交流近期的工作生活。
 
  家人也不要责备这些下班沉默者,应理解和给予帮助。比如可开展一些趣味性家庭活动,周末节假日出去玩,都是帮助他们充电的一种好办法。别以为口头交流才是沟通,一个拥抱,一个亲密的动作也是重要的交流,也能让他们获得慰藉和能量支持。对用人单位来说,也应创造相对宽松的劳动环境,注重文化建设,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从今年4月开始,有一项调查机构对全球范围内8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6万名职场人士进行调查,发现四分之三的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比去年更高了,该比例位列全球第一。
 
  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被称为“下班沉默症”的人群正以扩大之势在中青年上班族中蔓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50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3.1% 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63.4% 的人担心“下班沉默症”会让人对生活失去热情。在焦虑症、狂躁症、抑郁症之后,下班沉默症这种都市病,你有吗?
 
  那些终极追求和向往
 
  现代人病也真多,焦虑症、抑郁症、狂燥症、冷漠症……哪一症都够受,这又来了下班沉默症。下班沉默症也是病,因为它不正常,不正常的状态当然就是病态。这种病的表现是人下了班精神却依旧绷在弦上,不能放松,因此不爱说话,不能和家人朋友正常交流,甚至,他无法接受工作以外的信息,犹如他正在全神贯注地高速开车,你从任何方向、用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插一杠子对他都形成了威胁和干扰,只有老老实实闷不作声地跟在他后头。比如昨个,我早晨三点起来工作一直到晚上六点,中午没有休息,晚上整个人陷于天地茫茫的浑沌,你要是还想让我不沉默,那除非是诈尸。
 
  这是疲劳导致的下班沉默症。另一种就是压力,巨大的精神压力。堆积成山、劈头盖脸砸到你身上的工作,总是咬牙拼命才有可能差强人意的业绩,你干着今天得想着明天,还要担心昨天的活有没有干好会不会被惩罚和批评。精神永远在岗位上绷着,无法随着你一同下班回归到不是员工不是下属不是机器不是镙丝钉不是一块砖而是人的日子。这种情况,仅仅是下班沉默症已不足以表达你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抗议,恐怕连抓狂症跳楼症都随时可能发生。什么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这种人有,但基本上属于没心没肺的啥都不能托付的那些,因而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压力,只会站在河沿看着这帮被器重的“精英”是怎么死的 。
 
  应该的 、正常的是什么?上班一天干一天的活,不管是轻松加愉快还是劳累加烦恼,都无所牵挂无所思虑地把电脑关了,回家做饭逗孩子,看看电视聊聊天,给双方老人打个电话,单身族们还可以爱上哪上哪……这是必修课,也是一天最愉快的时光,工作的时候,我几乎就是个哑巴,一天恐怕也就是说十几、几十个“是”或“好”,因为自己的差事就是提耳听命,上司又是如此地不容置疑,如果下了班继续沉默,不得抑郁症也会得失语症。在我曾经患下班沉默症的几年里,真的就说话词不达意连不成句了,好在后来我觉醒了,意识到这样不但会失语更会英年早逝孩子无人照顾,就不再死撑着当大能人烂好人,学着对无能为力无关本职的事说不,工作也就稍稍地少了些,病也一下子痊愈了,每天下班像得了话痨,路上碰见谁都想打个招呼聊几句。回家就更不用说了。一天的工作,各种见闻奇遇,双方家人,共同的孩子,都讨论完关心完了,如果还不到睡觉的点就再讨论一下国际国内大事,有一句没一句,多一句少一句,说一晚上有用的不会超过三句,其他的全部随风飘散不留一丝痕迹,牢牢地回绕在天空不飘散的,只是愉快和温馨。
 
  这甚至是我对生活的终极追求和向往,如果没有,就只能叫活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你看着手机,我看着手机。”
 
  这种情景说明人们对真实的面对面沟通意欲减少,更乐意泡在虚拟的社区世界里。真实世界里,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文:健康无忧网)
 
  调查显示:
 
  59.6%的受访者认为导致“下班沉默”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
 
  52.7%的受访者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感情交流的惯性;
 
  40.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
 
  37.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其中,从事“劝人工作”和“技术性工作”的人易患“下班沉默症”。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培训、教育和辅导工作者,对此感受颇为深刻。工作时充满激情,妙语连珠,反应敏捷,而一旦下课或者下班后,就不想多说一句话,大脑就如“死机”般运作缓慢,回到家里也希望多享受独处的时光,不作思考,可谓发呆也幸福。
 
  分析下班沉默症的形成,归咎还是跟人的“倦怠——枯竭”有关,其中生理和情绪的枯竭程度加剧,造成沉默行为的宽泛化,简析原因如下:
 
  角色问题:入戏过深,沉默加剧
 
  角色是由戏剧表演中的“角色”一词发展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社会就是大舞台。职场中,每个人为了演好工作赋予的各种角色,避免过多的角色冲突、角色不明和角色负担过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个体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有不少的“下班沉默症”职场精英们每天被职场占据的时间超过8小时。笔者所处的CBD办公区域,晚上9点,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数不胜数。工作时间越长,工作角色越入戏。这种情况往往就是角色负担过重,饱和量过度,一时无法抽离工作角色回归到生活角色,而给自己暂时停留的“缓冲带”。这是一种自我调试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果对自己和家人没有造成实质的影响,就不需要过于干预。但是如果造成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疏离、排斥的现象,那么就建议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重新建立角色认知统一。
 
  笔者曾经处理过这样的案例,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自身素质和企业管理者角色的深刻理解,所以即使通宵达旦的超负荷工作都乐此不疲。可是一旦回到家里,就无法处理好跟青春期儿子的关系,作为“父亲”的角色他就很生疏,对孩子说话时候的语气语调,跟对下属训话时一模一样。长时间下来,父子相处时无话可说,感情疏离。后来,通过角色认知的统一辅导,这位企业家开始意识到“父亲”角色与“企业家”角色定位的语言方式差异:“公司和家里都要做对角色,说对话。” 正确的角色认知,才能造成沟通和情绪表达的通畅和合理。
 
  情绪问题:情绪传递,越发功利
 
  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个“微笑抑郁症”的职场精英。Vivi是一位年轻的女孩,长期从事电话销售工作,工作表现深获好评。下班后,就是典型的“下班沉默症”案例:不乐意跟家人说太多话,在家里做任何事都无精打采,下班后人觉得特别无聊……用她的话就是:“上班一条龙,下班一条虫。”
 
  Vivi属于典型的情绪劳动者。顾名思义,情绪劳动者时刻进行着情感强化和情感置换的过程:一方面要增强自己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亲密感,把陌生的服务对象想象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对待他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种情况会强化情感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则要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员工长时间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面对亲人朋友都习惯性压抑和排斥,这种情况称之为“情感耗竭”。在职场中,过度的情绪劳动还会降低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表现在对工作没有劲头,提不起精神,离职倾向明显等。
 
  哪些行业会造成情绪传递的功利性呢?航空公司、旅行社、银行、酒店,甚至还有演员等都容易产生情绪功利化。
 
  另外,大部分中国家庭都缺乏“家庭情绪胜任力”,面对负向情绪往往不知所措,一不开心,就保持沉默,而另一方感受到对方沉默,就开始焦虑不安、揣测怀疑,最后家庭关系乱作一团,最后,家庭生活缺乏创意和活力,引发更严重的“沉默”。此外,家庭成员非语言沟通能力的缺乏也会使问题加剧,在很多家庭中,总以为口头交流才是沟通,其实不然,一个拥抱,一个亲密的动作也是重要的交流。如果在家庭生活中多些创意和共同乐趣,下班沉默的现象也会有所减轻。
 
  性别差异,沉默不同
 
  沉默也是个体在心理调适上,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作者约翰·格雷认为男人和女人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对待压力的方式不同。压力到来时,男人的精神和意志高度集中,变得沉默寡言。他会选择独处,迅速进入“洞穴”。所谓“洞穴”,就是他的自我天地。在那里,他将问题反复斟酌与权衡,以尽早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独自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女人面对压力时,为了轻松和解脱,她喜欢和她信任的人呆在一起,将苦恼娓娓道来,以摆脱消极情感的控制。这是女人特有的宣泄方式。
 
  下班后,如果沉默是我们暂时缓冲的心理区间,我们不妨让自己沉默一会儿。从积极的角度来,沉默静守能保持自己的清醒,疏导自己的情绪流动。沉默不是退让,而是积蓄合聚的力量,留白自我与他人的一片小天地。
 
如果以上关于下班沉默症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