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就没用?
新面貌的老人正在全球强劲崛起,不让僵化的观念让自己「变老」,趋势、变革正在发生。台湾跟上全球高龄觉醒世代了吗?框住台湾人的紧箍咒是什么?
世界各地以60~65岁为常见的退休年龄,但多数台湾人比各国提早10~15年就陆续退休。不过,中高龄退休者中很多人并非不愿意继续留下,而是被逼退。
行政院主计处2015年「中高龄工作历程调查」发现,约三成45岁以上的工作者(约200万人)已经离开职场,其中将近四成是非自愿性退离。
这个比率相当高,虽然台湾法律明定雇主不得有年龄歧视,但实际上认为中高龄人「不容易沟通」、「体力、反应较差」、「不符合所需职类技能」的看法仍普遍存在,造成职场不友善,这是来自环境压力、限制高龄世代发展的第一道紧箍咒。
第二则是台湾不少老人家仍摆脱不了「老了就没有用」的消极心态。
曾任国小校长的钟兆良65岁退休后,担任苗栗县铜锣乡竹森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获得卫福部评选全国优秀社区照顾关怀据点的个人组金点英雄奖。竹森社区居民大半务农,他回忆,当他四处去邀请老人家来参加活动,看到一群老人忙完田里工作后坐在树下,趋前问他们在做什么,老人回答「等死啊。」后来,钟兆良规划活动,想办法让老人家在教室有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要兼顾他们每天种菜的时间,因为能工作,也是自信心的来源。
近几年也开始有些活动鼓舞老人家挑战自我。例如弘道基金会举办的「不老骑士」、「仙角百老汇」,带七、八十岁长者骑机车环岛、上小巨蛋表演歌舞剧。也有苏帆海洋基金会,带着老人家到花莲海上划独木舟。
硅谷IDEO设计公司高龄计划带领人葛芮琴(Gretchen Addi)也是50岁后,才进入IDEO设计公司工作,她鼓励所有人扬弃年龄框架,持续学习、贡献己力。「芝加哥的经济学家发现,艺术家多在60~70岁时达到成就巅峰,甚至到80岁,可见人的创意并不受年龄所限。」
而国内神经科威权刘秀枝曾发表文章建议,
退休族应做好的九项准备
1.愈早准备愈好在接近退休的前几年,更要积极规划,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计划圆满结束、经验传承、寻找退休后的合适居处并筹划各种活动。
2.心理调适退休后没有了头衔和权位,头上光环不再,过去所受的礼遇消失,也许会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调适。
3.从事另一个全职或兼职工作在这个过渡时期(bridge employment),逐渐适应,慢慢退休。
4.担任志工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担任志工,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比较能驾轻就熟)或是全新的行业(较有新奇感),服务他人,觉得自己有用,且学习新知,加入志工团体,结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
5.终身学习除了看书、上网和阅读报章杂志外,还可到社区大学、其他公益或宗教团体选课,如电脑、摄影、自然生态和古典音乐等等,以丰富生活。
6.保持原有并培养新的兴趣例如维持原本喜欢的运动如乒乓球,还可涉足于盆栽、学太极拳和打麻将等。
7.多运动如果本来就有运动习惯如骑单车,请继续。如没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走,增强体能。
8.旅游不见得一定要出国旅游,台湾有许多美景秘境,居家近郊的山间小径、溪流、公园都值得一游。
9.与亲朋好友和晚辈多相聚互相串门子、喝下午茶、吃商业午餐、一起出游等,不仅联系感情,也才不会落寞无聊。
更多相关内容请站内搜索:/全球高龄趋势/心,可以决定你的年龄
【年底唯一!高龄国际趋势论坛】
。New Trend 迎战老化!全球健康高龄新趋势
。New Service 无忧老后!布局退休新动能
。New Business 跨界交流!隐形商机大爆发
该文章《老了就没用?》由网友『不耐风揉』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