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湾有关「过劳症」的职业病认定与补偿争议,大多围绕于急性促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局限在劳保给付制度之下来作讨论。,会申请劳保补偿的受灾劳工,大多是陷入经济困境的劳动阶层,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原本就好发于中高龄男性,对于女性工作者来说,女性职场处境与心理压力值得重视。
由于压力引起的疾病是多元的,包括焦虑、忧郁、倦怠、疲劳、睡眠问题等。
台大健康政策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郑雅文指出,由于压力引起的疾病是多元的,包括焦虑、忧郁、倦怠、疲劳、睡眠问题等等,若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职业病认定对象,很容易排除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族群(如女性),也容易忽视非急性猝发的疾病,如身心症、肌肉骨骼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心理疾病。
台大健康政策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郑雅文指出,工作压力问题,不应仅着重在猝死或心脑血管疾病。(摄影/张世杰)
在目前争议中,大家很容易忽视女性族群与年轻族群的工作压力问题,也容易忽略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的慢性疾病问题。以疲劳指数作为监测工具,应该能帮助我们对职场工作压力问题有更全面的理解,也较能成为早期介入的依据。
在日本与韩国,自1980年代以来过劳猝死案例即已层出不穷,在19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更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精神疾病」与「过劳自杀」案例。在法国,虽然工时偏低、工会强大,劳动规范也较完善,但自2006年以来,也接连发生多起令国际社会注目的职场自杀事件。
2010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深圳富士康龙华厂的连环自杀事件,造成10多名年轻员工死亡,也凸显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职场中潜藏的心理健康问题。
郑雅文表示,已有不少西方国家将心理疾病认定为职业病,如忧郁症、焦虑症、创伤后症候群。这些心理疾病虽未被正式纳入「职业疾病种类表」,但在实际运作上,只要符合合理的工作因果相关性,即有可能被认定。例如,澳洲职灾保险局在2004年一年间,即认定了8260件工作压力引起的职业心理疾病。
郑雅文强调,加拿大的逵北克省在2007年一年间,有1,228件心理压力引起的伤病案例(stress claims)通过职灾补偿认定。被认定为导致职灾或职业病的工作压力事件包括经历或目睹暴力事件、被主管或同事恶意排挤或威胁、受到歧视、骚扰或不当待遇、工作量过大、责任压力过大等等。甚至有个案因面临组织改造,同事离职而职缺未替补,导致工作量大增,诊断为忧郁症,亦被认定为职灾而获补偿。
而台湾职场上,雇主不当劳动行为十分普遍。主要是以不当的劳动条件如何影响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仅看工时,无法得知工作压力的全貌;,工作压力问题,不应仅着重在猝死或心脑血管疾病。
一些西方国家,除了职灾补偿上的认定之外,也以扩大劳动规范、强化劳动检查,作为因应过劳问题的策略。譬如在丹麦、瑞典、澳洲、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精神骚扰」(psychological harassment)、「霸凌」(bullying)、「暴力」(violence)、「压力」(stress)、「不当的工作组织」(poor work organization) 等「职场社会心理危害」,已被纳入规范,也是劳动检查的范围,值得政府相关单位作为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