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工朋友而言,酒精性饮料有助于提神、维持体力;对家庭主妇而言,酒是不可或缺的食材;对业务员而言,酒却成为交际应酬拚业绩的最佳利器。不过,精神科医师提醒,虽然酒精可加强放送脑内吗啡、多巴胺等神经传导物质,使人保持愉悦,不过如果长期喝酒成瘾,容易因没喝酒而出现失眠、焦虑等「酒精戒断症状」,严重者甚至引发车祸意外和肝脏和胰脏发炎等健康问题。
精神科医师提醒,长期饮酒容易成瘾,导致神经传导物质功能失调,并引发酒精戒断症候群。
行政院卫生署署立丰原医院精神科医师陈逸群表示,适度饮酒有助于释放脑内的吗啡、多巴胺、尼古丁、Glutamate等神经传导物质,使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并调控喝酒的动机,但如果经年累月的每天喝酒,上述的神经传导物质就会放送失调,往往需要喝更多酒才能达到原本愉悦的程度。
陈逸群医师指出,临床上发现有些来门诊戒酒的患者,饭局前仍需要先喝一些酒,才能达到原本愉悦的程度。还有每天喝酒持续20年的患者,即使一个人也想喝酒,如果没喝酒就会出现没有力气、失眠、手抖、焦虑不安等「酒精戒断症状」。
许多研究指出,比起安眠药和安非他命,「酒」对大脑中枢神经的伤害更严重,例如孕妇若有酗酒习惯,生下畸型儿及智力障碍儿的比率会较高。除此之外,饮酒过量也容易引发酒后肇事、酒醉受伤等事情,或肝脏发炎、胰脏发炎等疾病。
为了降低酒精对人体的危害,「诚实的心态」是战胜酒瘾的第一步,民众若自觉有酒瘾症状,千万不要否认要勇敢面对,必要时可借助戒酒门诊来积极治疗。
陈逸群医师说明,如果戒酒民众在治疗初期2周出现酒精戒断症状,建议可以大量补充水分、营养、及维他命B1;少数人在一次喝酒后的48到72小时内,会有意识不清、癫痫的情形,则需要住院治疗。
,酒瘾的治疗药物有三项Naltrexone和Acomprosate可以抑制个案喝酒的动机;第三项Disulfiram则是让个案一喝酒就脸红、头晕、心跳加快等,进而减少喝酒的次数。,还有一种获得临床研究证实的「酒精匿名会」灵性治疗法,亦即让戒酒者透过团体的力量和信仰的元素,克服无助、挫败等心境,进而达到戒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