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你是被父母的焦虑喂养大的?许皓宜带你解放心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你知道困扰你多年的焦虑源头,是源自于你的原生家庭吗?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都是被父母的焦虑喂养长大的? 最擅长「用关系说故事」的咨商心理师许皓宜,直指核心: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   以下这些人事物及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   ◆执意把衣服折得一丝不苟的人,什么原因让他执著于整洁? ◆不敢上公共厕所的学生,真的只是害怕细菌吗? ◆不断开关电灯的年轻人,心里真正想关掉的是什么? ◆没办法平心静气和大主管说话,真的只是因为老板太机车? ◆没办法拒绝强势的女人,难道不是因为她身上有些似曾相识? ◆坚持不愿吃路边摊,或许和童年的穷酸感有关?     摘文试阅   「这世界上没有人真的爱我」 —幻想未能和现实做检核,就形成心魔   亲爱的恩恩: 妳说这世界上有很多种爱,妈妈和爸爸吵了一辈子是一种爱,妳听我们吵了一辈子也是一种爱,我们母女俩现在还能在这里交换日记更是一种爱。但是恩恩,这世界上还是有很多人,怎么努力也没办法拥有爱。 前阵子,退休同事来找我吃饭,拉我一起帮一位正在适婚年龄的女同事做媒人。女同事长得清清秀秀,硕士毕业的学历,说话也轻声细语,为人又乖巧,却快四十岁了还没有适合的对象。退休同事有个远房姪子,恰好也是单身,我们想把他俩凑成对,那天就去吃了顿相亲饭,并且在气氛正好的时候退场,识相地留给他们独处空间。 果然,两个熟龄的单身男女,马上就走在一块了。说起来,男方也算一表人才,站在一起很是登对,我们都希望可以赶快吃到他们的喜酒,也算是成全了美事一桩。没想到,前两天女同事来找我们,一开口就拚命对我们说「阿姨对不起」「阿姨我该怎么办?」原来,他们俩才交往没多久,甜蜜时光还没过够,女同事就发现男方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比方说,女同事对男方说她会加班到八点,然后她可能很快就投入自己的工作,忙得没有注意时间,等她想到的时候,手机里已经有超过一百封男方传来的消息,以及无数个未接来电。 「还没好吗?」 「妳还没好吗?」 「妳真的还没好吗?」 「要到什么时候?」 「妳怎么这么慢?」 「妳现在在做什么?」 「回家了吗?」 「我怎么找不到妳?」 「结束打给我?」 「还没结束吗?」……   恩恩,女同事拿这些消息给我看时,我还真吓了一跳。明明是一个看起来很有礼貌的男孩,相处起来却给人这么大的压力,无时无刻紧迫盯人。我那退休同事听到这个状况,脸色也沉了下来,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姪子在爱情中原来是这样的。哎,这就是做媒人的风险啊,以为是自己亲戚就不会出问题,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阿姨对不起,我不应该跟你们说这些的,可是我真的好害怕……」女同事都快急哭了,才告诉我们,她之前在爱情里常常遇到这样的人,所以交往过程中总被折磨,然后在巨大的冲突下分手,以致她恋情始终夭折,常常单身一人。女同事说,她真的很努力了,可是最终都对抗不了老天爷安排的命运。 「阿姨,老天爷是不是觉得,我不配拥有爱啊?」 恩恩,听她这么说,妈真的心疼啊。 妈妈  
◆ 亲爱的妈妈: 交换日记了大半年,我想您一定理解我心里的那个公式:当一个成年人发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时,我们便试着用对待小孩的立场来感受他,想像一下这些行为背后的焦虑是什么—也就是他内在小孩的模样。 我们先来想像一下这位男士的心情:女朋友不在身边时会不断追踪,消息像机关枪一样连续发出,仿佛内心的焦虑完全停不下来。妈,您们称这举动为「控制」,然而「控制狂」的真相,其实是「害怕无法控制」,对「脱序」有强烈幻想式的焦虑,脑袋中装了许多事情脱序后可能会出现的可怕后果,只是他们几乎不去查看这些可怕后果的真实性,便任凭那些幻想无限扩大,变成掌控内心的魔鬼。换句话说,这该是位极无安全感的男士吧?而且我想,焦虑感一定不是只在这段关系里头发生而已,或许他已经历过多次相仿的爱情。 当然,我们也会好奇,这些强烈的、令人恐惧的幻想到底是怎么来的,如果可以,我们真想这些焦虑永远都不要找上我。精神分析称这为「超我」,您可以将它理解成一种「良心」的发展—一开始是害怕做错事情被责备,但良心发展太过,就变成一种「控制」了。妈,所以说「道德」和「疯狂」永远是一线之隔啊。 克莱茵女士曾说,她在接近三岁与四岁的幼儿身上,就已经观察到完整的超我运作,就某种意义而言,这是因为小小孩将父母的形象给摄入到自己心里了。简而言之,父母就像一种背后灵,当面对外界事物时,我们幻想着他们的形象在身后指手画脚,批评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克莱茵女士还发现,小小孩对背后灵的感受,远比儿童和成人恐怖得多,于是脆弱的心灵就这样被幻想中的恶魔给深深蹂躏着,偏偏你又不敢将恶魔一脚踹开(开玩笑,那背后灵可是我爸我妈呀,踹开他们的话,我不就无父无母了?)。当背后灵跟着我们久了,和自我形象之间的界线便模糊了—我们开始不太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感受,只好用那背后灵的形象,也开始点评我们所遇到的人。因此我听过很多成年人痛恨地说:「可恶,我真的跟我爸(或我妈)好像啊。」 是的,如果我们有天感觉自己像个控制狂,八成和父母脱离不了关系,但这不代表现实中的父母,真的这么严厉控制我们,导致我们内心衰弱,成为控制狂;而是我「想像」他们一直控制着我,然后因这份「想像」,进而逐渐变成一个控制狂。好吧,即便现实中我们真遇上控制型的父母,内心幻想的本能也会把这些控制放大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这就是心魔啊,妈。心魔其实是藏在我们心头的幻想。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要摆脱心魔很难。我想这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其二是我们往往缺乏摆脱心魔的信心。 妈,这点是我阅读克莱茵女士后的启发,当然,也是我在临床工作中多次尝试的结论:摆脱心魔其实不难,只要勇敢地将内心世界的恐怖幻想,提取出来与现实生活作检核,就会明白内心的幻想往往不会成真(是的,人本来就容易往最糟的地方想去)。 有人可能会对这个结论嗤之以鼻:哼哼,控制狂哪有可能这么理智,还检核现实哩?如果他们有这么冷静,哪来被控制的人的痛苦?但我所见到的现实却是:常常,被控制的人也不太冷静,所以在控制的循环中,跟着一起坠入痛苦。 妈,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指责被控制的人做错了什么。而是依照「A等同B」的焦虑法则,有时我们会无意识地过度类化自己所面临的情境—比方说:认识一个控制狂的男人,便无意识链接到原生家庭中充满控制欲的父亲,所以怎么都无法放下这个男人不管,却又在被控制的感受中深深焦虑。您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们先前提过的,「A等同B」的焦虑。 这种焦虑的运作,就像一条诡异的月老红线,将心里有相似问题的世间男男女女牵引在一起;因为敏感于同样的困扰,便形成一种「臭味相投」的吸引力。相投的「臭味」是彼此都无法远离痛苦的原因,也让我们无法冷静下来,去检核幻想其实不等同于现实。 妈,既然我们俩是局外人,就试着以旁观者的立场来翻译一下男人的控制语言好了: 「还没好吗?」「妳还没好吗?」「妳真的还没好吗?」(这是在表达一种等待的焦虑) 「要到什么时候?」「妳怎么那么慢?」「妳现在在做什么?」(这是在表达伴侣没有依约在八点回家—事情脱序—的生气) 「回家了吗?」「我怎么找不到妳?」(这表达了对伴侣的担忧,可能内心已经开始对脱序的事情产生某些幻想) 「结束打给我?」「还没结束吗?」(这些表达中参杂了焦虑和担忧的不一致感,既担心又生气的矛盾,令人心里发毛……) 妈,一个人如果能用一致的态度表达生气,相处久了我们比较容易明白,怎么单纯应付对方可能生气的点;同样的,一个人如果能一致表达脆弱,我们也容易明白怎么安抚他的脆弱。然而,有些伴侣之所以会被形容成「恐怖情人」,往往在于他们的表达里头,参杂了生气和脆弱等不一致的消息,让人错乱地不知如何回应才好。妈,或许女同事需要的是将对方的表达逻辑澄清清楚,才能决定:我究竟还要不要继续陪伴这个人的生气、脆弱,甚至是把我搞疯了的矛盾? 当然,我的确认识一些「爱到卡惨死」的当事人,他们虽然在被控制的痛苦中,却深知自己爱着对方,因此努力觉察对方控制行为背后的逻辑,以致能用「维持界限」的回应来面对控制型的伴侣:「对不起,我错过和你相约的时间了,我知道你一定很担心我,但是我需要你给我一些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情。」有些人在与伴侣不断相互协调中,可能发展出一种相处模式:「因为我理解你的焦虑,所以我愿意在忙碌的时候,以一种不会过于勉强的姿态,提醒自己在约定的时间打给你。」 妈,有很多当是人会这么问我:干嘛要爱得这么累?干嘛要这样妥协?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常常用一个过高的标准来看待「爱」,误以为「爱」就一定是自由自在地「接受」与「被接受」。然而,从克莱茵女士身上,我学习到:「爱」其实是一种能够「付出」与「能够被付出」的能力—前者,是一种「心甘情愿」,后者,则是「感恩」。 「心甘情愿」和「感恩」的主控权都在自己手上—它不是等来的,是一点一滴学习来的。所以说,人人都可以拥有爱,也都配拥有爱。 恩恩   ---本文摘自《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第三话 内在小孩的心里话:成年人有哪些潜在焦虑?
 

《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让你沮丧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虑》


【作者简介】 最擅长「用关系说故事」的咨商心理师 许皓宜 曾在大专教学多年,也曾走入医院和社区,聆听发生在不同场域的故事。受过心理动力治疗、婚姻与家庭治疗的专业训练,是国内长期耕耘于婚姻与家庭治疗训练的师资之一。主持环宇广播电台《从心聊聊天》节目,商业周刊「心理学会客室」、《皇冠杂志》《亲子天下》专栏作家,也是媒体节目长期邀请的心理学专家。   随年岁往上攀爬,她越体会:人们在关系与自我的探寻中,内心所盼所求,不过「真诚」二字而已。所以她离开咨商专业系所的教学,真诚地回到自己初衷所爱的书写——以一种面对人心的深刻与同理。她的口吻直接而犀利,笔调温暖而幽默,从自己、父母到周围的人,以及许许多多的关系中,写出了发生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故事,也记录了我们记忆中不同典范的关系。 只愿,我们能从各种曾经无法理解的人我关系中,发现那里头原来具有认识自我的深刻意义。然后同意,原来我们生而都自有一种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最新著作《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其他丰富作品:《人生不能没有伴》《与父母和解,疗愈每段关系里的不完美》(以上为如何出版)《为何上班这么累?其实是你心累》《如果,爱能不寂寞》《教出情绪不暴走的孩子》《在爱情的四季里,妳依然可以做自己》,以及有声书籍《听孩子说,我们忘了的事》等书。 FB粉丝团:许皓宜.心理学与生活 www.facebook.com/Dr.Hsu1231   该文章《你是被父母的焦虑喂养大的?许皓宜带你解放心灵遗憾》由网友『抒情的荒野上』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