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师 >

两个关于时间的定律:一个给自己一个给未来

  • 心理师
  • 2023-05-31
  • www.zibizhengw.cn
  • 自闭症康复

寒冷的冬,来到星期一,一定辛苦;现代人最辛苦的原因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扭曲了。

什么意思?

先问周末的意义是什么?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在找那种「要打卡」的工作,他看穿了「不必打卡」的陷阱,周间留到半夜、周末加班,虽然不打卡,但生活比打卡还辛苦。奇妙的是,他在他的产业里居然找不到一间到现在还需要打卡的公司!

有些朋友现居地和工作地点很远,有的是新竹、台北跑,有的是台北、上海两地跑,可能每周或每两周都要飞回家里一趟,对他们来说,周末永远是从三小时的飞程开始,周一也是从清早三小时的飞程开始,周末的意义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又看到现在的新科技愈来愈「快」,媒体比较从前收音机、电视机花了多少时间才出现100万台,现在则从三年到100万台,更压缩到1年就100万台……那,这些时间的意义又在哪里?

有人认为2012年真的可能是世界末日,因为人类的科技到了近年好像呈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成长中,摩尔定律若以量来看并不是线型而是快速往上飞的弧型,这个弧型继续冲,冲到什么时候?

上周刚好在《New Scientist》发现了一篇有趣的「懒人包」,这「懒人包」帮我们打包了我们可能还不知道的五条人性定律。有趣的是,我读完这些定律,我想到的竟然是──时间,于是我将它简化成「两条」关于「时间」的定律,一个是自己的时间,一个是世界的时间──

第一条「自己的时间愈来愈难以预测,只要能克服它就赢了一半」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提到「帕金森定律」(Parkinson ’s law),这定律是1955年由官员帕金森先生所发明的,他认为,工作的人们有个倾向,会想将工作的项目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增加,直到时间全部塞满、让自己忙死!许多任务作,其实都是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彼此给对方「多出来」的工作,而不是原本就存在的工作。

,他还出了一个附加的定律叫「芝麻蒜皮定律」(law of triviality),他说,一个组织在讨论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往往和这件事的重要程度成反比,意思是说,愈不重要的事情,就会花愈多的时间去讨论,也愈浪费时间。这位公部门出身的学者于是还继续研究,到底一个委员会(通常是政府的)应该要有多少人才不会到因为这些芝麻蒜皮小事而无法作决定,他说,这个数字大约是「20 位」左右。也就是到了20人以上的会议,会变得非常难决定事情。刚好我也听过一位总经理提过他最多可以以扁平化组织来带人的最高人数(也就是让这20人直接与他报告)大约也是「20位」左右。

不过,文章说,组织不一定会管你的时间,但自己管自己的时间都不一定管得好。它提到「学生症后群」(Student syndrome),学生总是愈到考试的时候,效率愈高;愈到要交作业的期限,速度愈快,做的东西愈多!之前也有一篇文章提过「好夫杀德定律」(Hofstadter’s law),「做什么事都一定会比想像中的还晚完成,就算你已经考虑过好夫杀德定律。」

如何打败这件事?时间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资产,选一个「不浪费你时间」的公司是重要的;不能因为只为了领薪水,待在一个天天开会在浪费你青春时光的公司里。

接下来也要「自己不浪费自己时间」,专家目前唯一可建议的方法就是设置期限时将期限拆分为一关又一关、一段又一段的「小期限」。关于这点我想法是一种「断腕」的急迫性,在许多的状况,我们对准的是一个相当完美但有点蒙蒙胧胧的画面,念到这些那考的是怎样?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有了一种「断腕」的决心,这件事应该就是这样了不必太好,不必看时钟,可以在比限期早很早就完成这件事,为了「断腕」,也真的要履行给自己的义务,马上做好。

第二条「未来的时间是可以预测的,可以经由自己所听到的东西来预测」

这篇文章提到几个定律,其中之一是「Salem hypothesis」,这个定律是在形容现在「技术治国」的趋势,它认为,技术人士的思维,将会垄断所有创意的发想;技术人所想像的世界,就会是我们未来的世界;我们人类在下一世纪所有的新发明,将会几乎都出自技术人士之手。为什么?

这一点是有道理的,之前听某位技术人员提到他们都觉得像CSI这样的影集相当惊人,影集所提到的那些科学虽然现不存在,但制片并不是乱讲的,而是从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去发挥出来,而我们知道这些影集的背后的确本来就有一些「顾问」在帮忙这些的发想,甚至里面的编剧、导演…之所以会拍这样的戏也是因为自己一直都对这方面有兴趣、大量阅读这些书籍。于是结果就是「技术治国」。

这是在形容人与人之间互相「影响」的状况,看,当大家都在讲电子书,虽然有人不看好,但真正深远的影响是来自于许多海内外研究所最新的研究主题也会倾向往电子书的方向走去,以致于「收割」过来的新发展也会强烈支持电子书的发展。,影响技术的资金,也帮我们构筑出未来,也就是为什么,通常「看好」的往往会是赢面的。

文章还提到「Pareto principle」,也就是所谓的「80/20理论」,全球80%财富是掌握在20%的人的手中, 20%的人往往造成了80%的版图,譬如一个网站的80%的阅览也可能来自于20%的用户,这意思是说,目前许多掌有我们「声音通路」的人其实正是这些预测者,当他们没有业绩压力可以自由报自己想像的世界,我们可以趁这机会收集这些情报,他们所说的世界,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新世界

还有一条定律是「Maes-Garreau law」,它说的是,每一个讲到未来的人,似乎都不会讲得「太未来」。曾经有一个研究者在1980年代基于好奇,找来她的男性同事对一些特别的科技作预测,重点不是他们预测什么,而是他们预测这些所发明的时间,都是大约发生在他们70岁生日的时候,这一点叫做「Maes-Garreau point」,这也是在讲这些预测的人的「盲点」,他们自以为在预测,其实只是短期的且不会太长,我们要靠它们成为我们的眼睛,就看得到明年、后年在哪里……。

如果我们现在是在30世纪回过头来看21世纪,那我们就能对趋势整手掌握,钱也赚得很快,但,我们现在其实是看不到「自己」的,我们从周一开始到周末,都是在「瞎子摸象」的。不过,我们对于时间如果有以上两个领悟,对整体会更有效,其实,时间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相信这两个定律,让它们来带领我们这60亿个瞎子。

(本文作者刘威麟,美国史丹佛电机、管理双硕士。其博客网址http://mr6.cc/)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该文章《两个关于时间的定律一个给自己一个给未来》由网友『若无未来』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