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即将开标,大规模品种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日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发布通知,宣布将于2月18日起开展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尽管尚未发布集采文件,但国采的脚步已渐行渐近,多省纷纷响应并准备开展相关药品采购需求量审核工作。药品企业亦陆续通过相关品种的审核,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第七批国采品种的陆续过评,一些明星大品种如奥司他韦、阿法替尼等涉及的采购规模超过百亿。而一批大品种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入围企业数随着江苏悦兴的过评而增加至十家。采购周期和采购量的规则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参与度。全国最多允许十家企业入围的规则下,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在带量采购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成功中标后快速扩大市场,也有企业不幸丢标而损失惨重。例如扬子江的注射用替加环素,尽管是光脚企业,但如能顺利中标,无疑将为其带来巨大利好。事物总是一分为二,中标的光脚企业在临床应用效果上还需进一步检验。与此相对的是原有市场份额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已进入临床多年并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价值。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后期必然会有配套的临床综合评价政策出台,这将有利于原有市场份额的企业。
带量采购加速企业竞争,一些体量较小的企业在竞价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面对这一局面,部分小企业选择退出市场,也有企业选择低价押注某些产品以求突围。首轮“4+7”集采中,四川药企汇宇制药凭借独家中标的产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这样的幸运儿仍是少数。随着第七批国采的开展和企业的陆续过评,"鼓声"愈发响亮。这不仅是一场药品市场的竞争,更是关于未来市场格局和竞争格局的大战。对医药企业来说,抓住机遇还是错过机会的决定可能决定企业的未来走向和发展前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机会之窗"始终在不断打开和关闭中徘徊着那些试图在药品市场中崭露头角的企业们需要紧紧抓住机遇以便在未来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迎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共创一个更加健康、繁荣的医药市场未来。在业内专家眼中,汇宇制药的成功并非偶然。这得益于其在当时一致性评价的大潮中,成为了首批成功通过评价的仿制药厂商之一。在仿制药市场,一致性评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标准,而汇宇制药因其卓越的制药技术与策略布局,拥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谈及带量采购,行业内的应对策略因企业战略和长远规划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市场如战场,政策多变,商机转瞬即逝。在集采初期,成功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便拥有了先天的优势,一跃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而那些未能及时过评的企业,即便后来成功过评,也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事实上,这种竞争态势与政策预期相符。政策的初衷就是通过集采实现行业集中,淘汰部分企业,使留下的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并有足够的实力去提高创新能力,参与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从这一角度看,集采政策无疑是对国内药企决策者战略眼光和资源配置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药企的发展路径已经清晰。有的企业选择利用一年的市场保护期,全力打造首仿药物;有的则选择创新路线,如研发改良型新药等。而改良型新药领域虽然仍有发展空间,但已具备一定的门槛。还有一部分企业投身于生物制品或生物仿制药的研发,由于这些领域的入门门槛较高,竞争相对较为缓和。
单纯依赖仿制药战略的企业,未来的道路将越来越窄。对于国内药企而言,结合首仿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是面对集采政策转型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这需要企业决策层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