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文献的宝库中,我们见证了横膈膜食管憩室的两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的理解,也展现了人类身体的奇妙。
第一个案例报道于1962年,由Rettig详实记录。患者是一位44岁的男性,因上腹部疼痛三个月而求医。他的疼痛在饭后加剧,呕吐未消化的食物也会引发疼痛。病人的体重在发病后下降了6.8kg。经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医生发现他的左膈下有一个憩室。在Valsalva试验时,憩室明显地从隔膜下通过食管裂孔疝进入胸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这个隔膜下的憩室源自腹部食道的前壁,长度达到5cm。在切除憩室后,患者顺利恢复。
第二个案例则是由Coburn报道的,患者是一位年迈的女性,主要症状为剑突下的剧烈疼痛,病史长达六年。她的疼痛在进食后加剧,而在仰卧位或右侧卧位时可以得到缓解。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她的隔膜下有一个最大直径为6cm的憩室,位于腹部食道的左前外侧。尽管食管镜检查并未发现憩室,但胃镜检查却揭示了在贲门近端2cm处的憩室开口。食管压力测量显示,患者整个食管下部压力升高,振幅高达8.0kPa(60mmHg)。在吞咽时,食道下部的肌肉反应异常,收缩延迟并伴随振动。虽然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但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随访一年后,患者的健康状况良好。
这两个病例揭示了横膈膜食管憩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尽管两者都表现为隔膜下的憩室,但在症状、位置和形态上存在差异。诊断这种疾病需要依赖临床表现和X线钡造影的结合。每一个病例都是独特的挑战,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准确诊断和治疗。这些病例也提醒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复杂的生理机制的体现,深入了解并尊重身体的智慧是医学的核心。
这两个案例展示了横膈膜食管憩室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突显了医学的魅力和挑战。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故事,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生理和病理的奥秘。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理解和应对这一过程是医学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