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猪肉事件震惊众人,人们这才惊觉,原来市场上热销的腊肠腊肉也可能暗藏风险。那么,这些病死猪肉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流入市场,甚至变成人们口中的美食呢?让我们揭开其中的神秘面纱。
调查揭示,仅在短短的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陈开梅夫妇就向陈金顺售卖了多达60吨的病死猪肉。陈金顺坦言,他将这些猪肉储存于冰柜之中,然后分销至泉州、石狮等地制作腊肉腊肠的小作坊。其中,泉州的吴鸿便是他的忠实客户。
吴鸿透露,她之所以选择购买病死猪肉,主要是看重了其低价优势。正常猪肉的批发价格每斤高达10多元,而病死猪肉则仅需4至6元。她将病死猪肉精心加工成腊肉腊肠后出售,由于工艺精湛,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其真伪。
据消息,自2011年7月以来,福建警方展开统一行动,成功捣毁了6个制售、贩卖病死猪肉的犯罪团伙,查扣了大量的病死猪肉及制品。令人震惊的是,涉案病死猪肉竟超过500吨,而制成的腊肉腊肠等制品也超过了100吨。
民警介绍,这些制售病死猪肉的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从收购、屠宰、贩卖、加工到销售,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其隐蔽性极强。若非警方从源头追踪,几乎难以将证据串联起来。更为可怕的是,每个环节的不法分子所获得的利润都超过了100%。
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陈开梅夫妇铤而走险,踏入了制售病死猪肉的行列。而最近的福建猪肉事件报道显示,这些制售病死猪肉的窝点之所以屡屡逃脱法网,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作坊规模较小,不易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这不禁让人深思,如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更有效地打击这些隐蔽的非法作坊,确保公众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