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第十个纪念日。在这一天,我们再次聚焦这个日益威胁公众健康的肺部疾病。据专家介绍,我国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当前全国已有超过四千万慢阻肺患者,且多数集中在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它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表现。其病程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逐步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肺心病等,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的第四大死亡原因,每分钟就有五人因此离世。
慢阻肺的症状表现多样,其中最常见的为活动后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咳痰也是其典型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能会表现为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炎,特别是在冬季高发期。其他症状还包括气急、胸痛、踝关节肿胀、体重下降以及心情抑郁等。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日常活动将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穿衣、吃饭都可能引发气短。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合物、烧生物燃料、室内空气污染、户外大气污染、被动吸烟以及幼儿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慢阻肺。对于年龄超过四十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或接触有害物质史,且经常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如果不规范治疗或病情反复发作,可能在短短十年到二十年间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作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我们都应该关注慢阻肺这个健康杀手。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识,鼓励人们、改善生活环境,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及早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让我们共同守护呼吸健康,远离慢阻肺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