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控烟协会公布了一项针对北京市烟民的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烟民有强烈的愿望,然而他们却难以获取有效的服务。这一发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由中国控烟协会召开的“门诊与服务”研讨会上,北京市爱卫会控烟工作负责人饶英生介绍了目前的情况。他表示,爱卫会和市卫生局正与北京市人大沟通,希望正在制定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能将部分药物纳入医保范围,或通过财政拨款设立服务基金,以确保烟民能够获得有效的支持。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烟民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并产生愿望,但现状并不乐观。据调查,近九成的烟民选择“干戒”,即自行尝试,仅有少数人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全国各地的门诊普遍面临困境,即使是设在大医院的门诊,每周的就诊人数也寥寥无几。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对此深感忧虑。她表示,门诊和药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药物难以进入医院,给医生和者带来诸多不便。药物费用较高,许多烟民难以承受。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许桂华提出了多项建议。她呼吁加大对门诊的支持力度,并考虑将药物纳入医保范围。对于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的地区,她建议采取补贴、个人支付和药品降价相结合的方式,降低烟民的经济负担。
专家们在研讨会上一致认为,应发挥更大作用,支持门诊的发展,并推动药物的普及。北京拥有优良的医疗条件和经济基础,应当在这一领域做出示范,为全国树立榜样。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一步。
我们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事业,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健康的社会环境而努力。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对健康的追求。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新京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