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反式脂肪酸致癌?专家:危害被夸大

一直以来,反式脂肪酸都被视作非健康的代名词,甚至在“餐桌上的定时”这一标签下让人人心惶惶。近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消息,指出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被过度夸大了。

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居民日常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比例仅为0.34%,这一数字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1%的安全限值。回溯到2010年,当时媒体报道反式脂肪酸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风险,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为了回应公众的关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了针对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的项目。

经过长达两年的精心研究和评估,结果令人欣慰。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即使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居民,这一比例也仅为0.34%。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世卫组织的推荐限值,也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研究发现,加工食品是城市居民摄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71.2%。在加工食品中,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贡献者,占比达到49.8%。而其他一些加工食品,如糕点、饼干、面包等,虽然也有少量贡献,但占比不足5%。

韩军花研究员参与此次评估并表示,虽然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粥样动脉硬化。但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与早期生长发育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直接关系。这无疑为反式脂肪酸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了一次公正的解读和澄清。

我们鼓励读者理性看待反式脂肪酸问题,无需过分恐慌或盲目排斥。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各类食物才是健康之道。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推荐阅读此篇文章,一起食品安全背后的真相。(来源光明网)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