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民面临健康挑战,生活方式成为关键
随着健康北京建设工作大会的召开,我们了解到北京居民面临的健康挑战愈发严峻。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惠透露,北京居民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着一些高风险因素,如成人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食用盐、食用油的过量摄入等,这些不良习惯已经成为引发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主要因素。
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北京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数据显示,2010年,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疾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3.8%,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令人担忧。
赵春惠表示,调整生活方式是一个需要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北京将在未来五年内显著提高慢性疾病防控能力,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此,北京将启动一系列措施,包括慢性病社区管理、培养社区慢性病管理专家、举办社区健康知识讲座、配备自助健康监测设备等。
北京还将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并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脂、血糖等服务。在社区启动居民健康管理工程,针对超重肥胖、血压偏高、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指导,以遏制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引导居民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危害,并促使他们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慢性病的上升趋势,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福祉。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建设健康的北京而奋斗。
北京居民必须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关键。只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共同迈向健康北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