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他们是父母因工作外出,独自留守在农村的一群孩子。这些孩子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却普遍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有效的教育,应用心理学专家筱丹对此深感忧虑。在接受采访时,她指出,留守的少年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和心理发展的异常。
筱丹强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尤为显著。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内心封闭,情感淡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善交际,抑郁自卑。有的孩子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温暖的缺失,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使得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
这些孩子多数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难以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来发展自己,这导致他们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儿童时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面临着生理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挑战。这时,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机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和极端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家庭中父亲的外出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是不同的。父亲的缺席意味着教育方面的某种欠缺,这种欠缺往往难以弥补。母亲更注重孩子的抚养和情感交流,而父亲则更注重社会行为的示范。
据全国妇联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近5000万。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更为突出,已经引起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给予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