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母亲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愈发关注母亲的健康,尤其是她们的骨健康。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女性群体,作为高危人群,需提高警觉,重视“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无论中老年女性还是年轻女性、上班族,都应致力于维护自己的峰值骨量,抵抗骨密度的流失。
张大妈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喷嚏,竟导致两根肋骨断裂,这正是典型的骨质疏松症表现。我们常常忽略背痛、驼背、身高缩短、频繁抽筋等症状背后的真正含义。据《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显示,我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数量庞大,且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三倍。这背后的原因与女性的峰值骨量较低以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朱汉民教授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蔽的慢性病,常常悄无声息地侵袭,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轻微的外伤就可能导致骨折。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适时检测骨密度是关键。尽管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但公众的重视程度和就诊情况仍不容乐观。来自上海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少数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许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是不可避免的“老年病”,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医生强调,只要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就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危害。
朱汉民教授特别指出,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正常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维生素D能像“搬运工”一样,将人体摄入的钙输送到骨骼中。患者还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膳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和酗酒等。
在这个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妈妈的骨健康,提醒她们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检测。让我们携手守护妈妈们的健康,让她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样的爱,才是我们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