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绿园一村居民成阿姨是一位高血压老患者,多年来血压波动不定,频繁往返医院让她倍感困扰。她未曾想到的是,身边悄然成立的一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竟然为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健康福音。
这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是上海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11860个这样的慢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了所有街道、镇和95.93%的居委会,吸引了超过20万人参与。
成阿姨回忆道,她曾盲目相信传闻,尝试各种药物,但效果不佳,血压始终难以稳定。在上海市爱卫办的推动下,她参与了高血压自我管理示范小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一开始,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小组,但在接受医生指导后,她意识到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医生向小组成员们强调,高血压治疗并非随意换药或停药,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药规律和生活习惯。这让成阿姨和其他首批组员恍然大悟,原来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确的健康管理知识。
多年来,成阿姨和组员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接受健康教育,学习养生知识,并在医生的帮助下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家庭用油、用盐量以及各种健康指标。在组员的监督和帮助下,成阿姨的老伴姚叔叔也成功,并改变了饮食习惯。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忠阳强调,慢病管理中,同伴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医患互动、患者互动等形式,绿一小组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模式并未依赖于大量资金投入。用来温故知新的手工墙报是组员用旧挂历制作的,控油壶发放前,组员用旧蜂蜜瓶作为容器控油。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小组活动的经济性。
李忠阳表示,虽然在逐步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但更重要的是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想要持久发展,必须依靠群众的自觉参与。
在绿园一村居民区,倪伟君医生为组员答疑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上海市第一批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指导医生之一,倪医生每月固定到小组进行健康教育,并随时解答组员的疑问。他的努力得到了上海市爱卫办的认可,其试行的血压监测曲线图和家庭健康档案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绿一小组的组长老董自费购买蜂蜜瓶制作控油瓶发给组员,并经常组织健康知识竞答和联欢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小组活动内容。长宁区卫生局加大对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技术支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其纳入医生日常工作考核,以激发医生的工作热情。
搭台、卫生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后,当组员树立自我管理理念、掌握自我管理方法后,逐渐退出,让这些小组成为群众自己的组织。这样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仅为居民带来了健康福音,也为社区的健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动员年轻力量,共筑健康防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小组逐渐成为社会健康管理的重要力量。倪医生最近透露了他对当前管理小组中人员构成的不满,尤其是在绿一小组中,大部分成员都是退休老人。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一级预防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就要针对病因进行预防。动员更多年轻人加入慢病管理圈子至关重要。
好消息是,上海市的健康管理小组已经开始逐步由社区向单位推广。李忠阳介绍,他们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鼓励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让年轻人在工作中相互提醒和监督。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参与多样化的活动,从而推动健康文化的形成和传播。
许多单位的领导也开始主动关注员工的健康问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制度或文化。比如一家企业的老总因认识到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后,不仅多次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教育员工珍惜身体,还以身作则,规劝合作伙伴不要为了短暂的业务牺牲健康。这种以身作则的做法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的年轻职场人,激发他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参与热情。
上海市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秉承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模式。除了健康知识交流,还有鼓励员工午饭后爬楼梯等运动活动。一些单位还将体检结果不合格的员工名单张贴在食堂墙壁上,提醒他们注意健康饮食和运动。这些措施旨在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有153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共有组员26825人。评估发现,所调查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为6.3%,而高血压患病率超过10%。这表明,动员更多年轻人加入健康管理小组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年轻力量在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