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收入低看不起病 北京黑诊所泛滥

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由于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完善,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在生病时选择前往价格较为便宜的“黑诊所”就医,这一现象在北京尤为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11年,执法部门就查封了上千家非法行医的“黑诊所”。

这些“黑诊所”主要集中在大都市的某些区域,如北京的海淀区、丰台区等。这些地方由于房租较为便宜,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如缺乏医保社保,或是觉得公立医院费用高昂,而选择到这些“黑诊所”寻求医疗服务。然而这些诊所的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设备的合规性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的暗访调查,揭示了这些“黑诊所”的真实面目。在丰台区的太平桥路,记者发现一家隐藏在普通居民区中的“黑诊所”,其环境简陋,医疗设施不全,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却很大。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石景山区的模金顶小区附近,那里的早市充斥着各种游医摊点和诊所,条件同样令人堪忧。甚至在东五环外的通州区土桥附近,有的诊所竟然公开提供代开病假条的服务,其合法性实在令人怀疑。

记者还探访了一家位于海淀区永定路的“智同诊所”,这家诊所虽然规模较大,但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尽管该诊所声称提供多种医疗服务,但其医疗设施和医生的资质都存在问题。像王小姐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经济原因和医保限制,往往选择这样的诊所就医。这些诊所的医疗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对于这些“黑诊所”,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力度,完善社保体系,让更多人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公众也应提高医疗安全意识,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避免被非法医疗机构所欺骗。希望相关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其他民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保障服务。深入调查:揭开非法诊所的隐秘面纱

记者探访了两个屋子,环境的卫生条件尚可,但令人失望的是,并未看到任何挂在墙上。或许是察觉记者的来意并非就医,“女大夫”表现得有些警觉,向记者坦言:“我们诊所主要是为了方便附近居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如打针输液,遇到大病则建议患者前往正规医院。”

据周围居民透露,智同诊所已经多次被查封,甚至在今年的七月遭遇了一次突查,但短短时间后又重新开张。对此,记者致电北京市海淀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未找到智同诊所的登记记录。在最近的调查行动中,卫生监督所发现该诊所并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而且诊所内的“女大夫”及其他医务人员均未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属于非法行医。监督所当场采取了行动,没收非法药品,并予以查封。

当记者就智同诊所的问题采访了海淀区卫生监督所的李晓飞监督员时,他明确表示,这些黑诊所的诊疗条件、医疗设施和卫生环境远远不符合办医标准,而且行医人员没有医师执业资格,他们往往只根据表面症状开药,无法进行有效的诊断,可能会耽误病人的病情。

在记者的深入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黑诊所都隐藏在城乡结合部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由于这些诊所收费较低,吸引了许多没有医保的低收入人群。但这些诊所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卫生环境差、医生护士没有执业资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来源不明。

例如,在顺义区的一次群众举报中,卫生监督所在顺义高丽营镇查封了一家黑诊所。这家诊所的非法行医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给病人扎针灸,医疗废弃物随意丢弃,令人震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行政法学教授焦志勇指出,“非法行医”可分为两类:无资质人员违法行医和合法医疗机构违法行医。我国法律规定,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将面临法律的严惩。非法行医人员往往逃避法律制裁,当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后,受害人难以得到相应的赔偿。

如何解决黑诊所屡打不绝的问题?焦志勇认为,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持续有力地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另一方面也要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黑诊所的生存土壤。

在此,李晓飞提醒广大市民,在选择就诊时务必认清诊所和医生是否具有“三证”,即《医疗机构许可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医师执业证书》。还要确认医生所从事的医疗科目和执业地点是否与证书一致。不符合标准的诊所和医生,不可轻信。

说到底,黑诊所的存在与部分低收入群体的就医需求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在面临疾病时,由于大医院的费用昂贵,往往只能选择“黑诊所”。但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