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癌症患者的人数逐渐上升,引发了人们对癌症诱发因素的关注。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地域环境等都可能是诱因。其中,水污染作为近年来的焦点,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在今年3月,一项大型新闻专题《癌与河——河南农村治污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该报告通过对癌症高发村的深入调查,试图揭示农村环境现状与癌症高发之间的关联。记者走遍黄河南北,探访各地河流污染状况,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探访过程中,癌症与河流的关系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对于二者之间的直接关联存在争议,但一项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6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长达8年的研究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存在直接联系。
这项研究采取了包括沙颍河及沈丘县在内的多个样本,为结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关于癌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地方的居民认为癌症高发与水污染密不可分,而一些专家和官员对此持保守态度。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水污染与癌症高发的关联。
河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一负责人解释,尽管癌症在死亡人数病因中占比较大,但随着寿命的延长,人们得癌症的概率也在增加。其他疾病治愈后,癌症显得更为突出。他认为,“癌症村”的叫法值得商榷,需要更为科学和全面的研究和。
《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的出版改变了这一话题的走向。作为由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历时8年完成的权威研究,该书详细记录了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其中,沙颍河流经河南沈丘县境内的情况为例,该地在水污染出现后,儿童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证实了水污染与癌症高发的直接关联。
该书的作者之一杨功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每个沿河流域的调查点都会搜集当地居民的饮水、饮食、抽烟、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并找到周边远离河道的地方作为对照。通过跟踪监测同样的指标,他们得以确认水污染与癌症高发之间的关联。这一研究为人们进一步认识癌症的诱因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问题的深思。这一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引起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的关注,推动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状况,降低癌症风险。在河南沈丘县,一项关于健康与环境的深入研究在此展开。研究区域聚焦在沙颍河及其周边灌溉网污染的8个乡镇、25个行政村,而对照区则选在没有灌溉渠流经的9个乡镇、44个村。尽管两地区的人口规模相当,但数据显示,研究区内消化道肿瘤的患病率,如食管癌、胃癌等,竟是对照区的5倍之多。这一鲜明的对比,无疑让水污染的致病因素浮出水面。
背后的环保困境却令人尴尬。环保部门在面对水污染与癌症高发的问题时,显得“无力”。尽管企业已经配备了环保设备,排放达标,但环境依然受到污染。这其中,环保部门的权限问题是一大瓶颈。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环保部门却受制于地方,执法难度加大。例如,浚县环保部门的人员构成中,只有少数人员拥有行政编制,其余人员工资自筹,使得环保局成为县职能部门中最弱势的部门。
好消息是,环境保护正在被提升到国家层面。最近的一次决策网上署名为中央党校研究生的李小强的文章《环保厅长为何成高危职业?》,揭示了中国环境保护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之间的问题。国家正在扭转环保部门的弱势地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促使开始真正下力气保护环境。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提出,“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加大了对各级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环保不作为的处罚力度。有委员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环保国策,意义重大,代表了未来文明发展的方向。
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令人担忧。它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致命影响。已证实的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直接相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与民众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处理环境污染当中。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环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而努力。毕竟,保护环境,即是保护人类自己。和企业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大环保投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