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攻势方向与显著成果
在库尔斯克地区,乌克兰军队自2024年8月起,分五路向俄罗斯边境地区发起猛烈推进。经过连续作战,他们成功控制了超过1260平方公里的领土,深入俄罗斯防御纵深达28-35公里,并占据了93个重要定居点。特别是在斯维尔德利科沃的西南方向,乌军重新夺回了2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并包围了大约3000名俄军及朝鲜雇佣兵部队,彻底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尽管俄罗斯军队宣布占领了波格列基、奥尔洛夫卡等村庄,但在乌军的无人机和导弹的强烈反击下,战局呈现出胶着状态。
二、布良斯克方向的突破与战术创新
到了2025年3月初,在布良斯克方向,乌克兰军队再次展现其战术智慧。约5000人的乌军部队突破了俄罗斯军队的防线,摧毁了4座前线指挥部及两处重要补给点,首日在激烈战斗中即造成俄军至少350人伤亡。俄罗斯军队试图使用TOS-1A温压火箭炮进行压制,但遭到了乌军“海马斯”系统的精准打击,反击行动以失败告终。
三、战术手段与先进装备的运用
乌克兰军队采用的是一种“快速机动与精准打击”的策略。他们采用“绕过-包围-切断”的模式,利用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如“海马斯”火箭炮、无人机编队和电子战装备,对俄军的关键节点进行精准打击。无人机实施“蚊式战术”,能够在短短3小时内瘫痪敌人的通信系统和防空设施。
而在特种作战和信息战方面,乌军特种部队也有着出色的表现。他们炸毁了塞姆河上的浮桥,切断了被包围的俄军的补给,同时释放战场影像,比如展示俄军掩埋战车的画面,以打击敌方士气。
四、俄军的应对与反制措施
面对乌军的强势进攻,俄罗斯军队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他们在库尔斯克北部使用了TOS-1A发射改良型温压弹,试图以高温高压效应摧毁乌军的掩体和工事。还尝试使用FAB-3000巨型航弹对乌军阵地进行空袭。由于乌军的防空系统非常严密,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为了增援并应对消耗战,俄罗斯军队调动了第51空降团等部队。但在乌军的机动部队的打击下,部分防线被迫转入被动防御。双方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消耗战,俄军装甲部队采用了分散突击战术,而乌军则依靠弹性防御和预设工事与之周旋。
五、当前战局的影响与态势评估
从战略目标的达成度来看,乌克兰军队通过反攻成功牵制了俄军的主力,减轻了顿巴斯地区的压力,并塑造了“反攻成功”的国际形象,从而维持了西方的援助。双方在苏梅、库拉霍沃等地的争夺持续升级。
在战场态势方面,乌军的战术突破十分显著,但由于受到俄军重型火力的压制以及地形的影响,其推进速度有所放缓。尽管如此,乌军仍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意志和战术创新能力。而俄军虽然在一些局部战斗中失利,但他们依然通过空中打击和特种作战等方式对乌军保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