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推进三年:成效显著,挑战犹在
在昨日政协会议开幕前夕,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了媒体采访,详细了我国医疗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陈部长提及,医改实施三年以来,最大的成就是实现了医保制度的全覆盖,公立医院便民服务也得以全面推广。深层次的改革仍在路上。
谈及这三年医改的成效,陈竺部长表示满意的是医保制度的迅速推进。从世纪之初的农民医保覆盖率不足,到如今全民医保的初步实现,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但与此他也坦诚地指出了不足:医疗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医疗队伍,仍然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他强调,县级医院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科医生数量的增加是当前的迫切需求。在国际上,全科医生通常占到一半左右,而在我国,这个比例还远远不足。
谈及未来的加强方向,陈部长指出,“十二五”期间,全民医保是重点之一,不仅要提升筹资水平,管理水平也要同步提高。尤其在大病救助方面,今年将有更好的政策出台。包括肺癌、消化道肿瘤、宫颈癌、乳腺癌、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大多数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病和重型精神病等病种将纳入大病救助范围。这些病种的全面覆盖,将极大地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尤其是在农村。
关于基本药物制度,陈竺表示,虽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推得不错,但还需要向医院拓展,并对目录进行进一步调整。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便民服务已经全面推开。
谈到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顽固问题,陈部长直言不讳地指出是“以药养医”。目前,17个试点城市已经开始取消药品加成,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观察运行情况和发现问题。如何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是接下来的挑战。而对于看病贵的问题,陈竺表示未来会更多地采用按病种付费的方式来控制医药费用。
采访中陈竺部长的话语间充满了决心与信心。尽管医改之路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必定能为广大民众带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记者对于按病种收费能否推广及减少必要检查可能带来的问题提出了疑虑。陈竺对此回应道,需要加强监管并参照临床路径,确保诊疗方案规范化。对于纳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必须遵循预定的路径进行诊疗,相关信息也需要公开透明。
关于医保联网问题,陈竺表示新农合将率先全国联网,正在努力推进全国医保联网的实现。对于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医保报销水平不一的问题,他解释说,由于各种保障体系的筹资水平不同,但正在竭力提高农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例如通过提高筹资标准和建立大病统筹基金等措施。
陈竺还指出,虽然目前医保是“低水平广覆盖”的模式,但正在致力于提升医保水平,并计划建立大病统筹基金,与普通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
谈到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问题时,陈竺认为政策环境良好,重要的是要将人才资源和民营资本相结合。他表示,办好一家医院关键在于人才资源,如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等医务人员。他也提到了医生多点执业的问题,指出有些地方如上海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在规划下将优质医疗资源和民营资本结合,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定期到国际医疗城工作。
作为卫生部负责人,陈竺表示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医改工作,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控制费用等。他提到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难题,但仍会坚定推进。
现场报道中,陈竺在全国两会期间被媒体围堵。尽管被众多记者包围,他仍耐心回答问题,展现了其专业素养和亲和力。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陈竺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论三年医改:微笑背后的严肃思考
提及医改,他的标志性微笑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而严肃的神情。这种微妙的表情变化,仿佛映射出医改之路的坎坷与挑战,展现了他对这场改革的深入理解和切身感受。
微笑与严肃之间的转变,象征着医改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扰并存。三年来,医改犹如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席卷全国。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民生福祉,但改革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改革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既有成绩也有问题,喜悦与困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复杂的情绪表达。
医改之路的坎坷,反映了现实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医疗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均、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患关系紧张等,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医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各方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他那严肃的神情,也许正暗示着对医改未来的担忧和思考。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和深化。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微笑与严肃之间的表情变化,反映了医改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扰,也揭示了现实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共同推进医改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这条任重道远的医改之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