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档餐饮场所,如酒楼与宾馆,活跃着一群专门回收名酒酒瓶和包装盒的回收人员。他们寻找外包装完整、内部无酒的酒瓶,对这些在普通人眼中几乎不值一提的空瓶子情有独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酒瓶变得如此抢手?山东卫视《调查》栏目进行了深入探访,发现其中的经济利益链条颇为惊人。
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贴着“高价回收烟酒”广告的商店,其中不乏专门回收高档酒瓶的业务。越是名牌的酒瓶,其回收价格越高。你是否听说过一个茅台酒瓶的回收价高达近五千元?这些酒瓶回收商不仅四处收购高档酒瓶和包装盒,还与酒店服务员建立联系,传授开启名酒瓶的技巧,以期他们妥善保存这些名酒瓶,等待高价回收。
那么,这些高价回收的名酒酒瓶最终去了哪里呢?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假酒。因为一般人难以分辨高仿酒的真假,所以回收的酒瓶经过精心加工后,往往能以假乱真。虽然大多数商家都清楚这一行业背后的目的,但由于假酒市场的利润极高,因此相关业务通常都在隐秘中进行。尽管这种现象早已不是秘密,但遗憾的是,目前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
我国公安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制售假酒犯罪,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近年来仍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假酒事件。这些事件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中毒伤亡,还使制售假酒犯罪向分工明确、多地协作的团伙发展,形成了一条紧密合作的利益链。
在某一造假窝点被警方捣毁的案例中,民警不仅缴获了价值数百万的假冒名酒,还发现了大量假冒标志标识和包装配件。通过调查,警方成功抓获了多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这些人涉及提供高仿真防伪标识、买卖带商标的假酒包装等各个环节。
在我国白酒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名酒价格不断上涨,这也使得白酒造假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牟利手段。其中,制造假冒名牌白酒的案件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食品安全的源头问题。
实际上,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白酒,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产流程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这包括分质接酒、长期储存、勾调等步骤。在兰陵集团,记者实地探访了纯粮白酒的生产流程,揭开了其中的许多秘密。
糟坊是酿酒的作坊,酿酒过程中会产生酒糟。在这里,整整齐齐排列的窖池中,工作人员介绍传统窖池已经达到数千个,其中一部分已经连续使用数百年,仍然在进行不间断的发酵。只有使用原生态、零污染的有机原粮为基础,才能按照传统工艺进行酿酒。经过曲块加入、糖化、发酵和蒸馏等步骤,原酒被分别蒸馏并摘取贮存。达到一定贮存时间的原酒,会按照不同口感特点进行组合勾兑,最终灌装出厂。
一些假冒伪劣的小酒厂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省略发酵、蒸馏环节,直接使用普通酒精进行勾兑,甚至将高度酒加水变成低度酒出售。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给整个白酒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保障白酒产业的质量安全,各大酒厂正在积极构建防伪体系,以坚决捍卫自家酒品的纯正与独特。他们不惜投入巨资,推出各种高科技防伪标识,旨在提高制假成本,让不法分子知难而退。
一些制酒销售公司也在积极行动,与工商、公安、质量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形成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合力。他们对生产、销售所谓“内部接待酒”、“特供酒”、“招待酒”等三无产品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并建立了举报奖励的长效机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打假行动。
酒类造假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其背后存在着多重原因。造假的技艺日益精进,手段越来越隐蔽,且多以家族为单位作案,违法成本相对较低。更令人担忧的是,造假者对于香型、口感、外包装等方面的精细打磨,使得假酒的仿真程度极高,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
由于高档白酒的供不应求,假酒制造者趁虚而入,而酒瓶回收、商标印刷、配件经营等环节的无序管理,更为他们牟取暴利提供了便利。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人大代表陈学荣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他建议减少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完善监管措施,并在原料采购、包装回收、商标印刷等环节形成合力,共同打击假冒名酒的行为。
他还强调应提高全民的打假维权的意识,从源头上杜绝假酒的产生。国家有关部门应提高白酒生产的门槛,在流通环节加大稽查力度。执法部门则应该一旦发现假酒就进行严厉的打击。
假酒的盛行不仅威胁到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许多行业人士和人大代表都呼吁加强白酒立法,不仅要加大打假力度,更要对造假行为实施更为严厉的惩处,以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现象。
目前,各大白酒企业已经投入巨资研发先进的假酒预防检测技术,在技术上已经能够有效预防假酒的出现。与此各级执法部门也在加强对名酒品牌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不断加强。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有效措施出台实施,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关注这一话题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新闻专题节目《调查》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每晚18:00,山东卫视将带您深入新闻现场,共同见证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