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回应关于人均输液量的关切
昨日,针对社会上广泛关注的我国人均输液量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发布会上给出了回应。他指出,我国确实存在滥用药品和过度输液的现象,对此,将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措施来积极改善。
此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透露,我国一年输液量高达104亿瓶,人均输液量远超国际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
邓海华强调,卫生部门将严格控制医疗活动费用,依据疾病的临床路径进行医疗行为。他提到,卫生部长陈竺在最近的卫生工作会议上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为了加强控费工作,卫生部门还将通过信息公示的方式,公开各地区医疗费用和单病种医疗费用情况,以便群众就医时做出选择,并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患者过度要求输液的现象,北大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希望快速治愈疾病,尽管医生通常会建议发热感冒患者尽量不输液,但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坚持要求输液,认为这样可以快速退烧。
除了关注输液问题,卫生部还在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作为《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中国承诺在指定日期前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控烟成绩并不理想。
面对这样的挑战,卫生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医疗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医疗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我们也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医疗问题,遵循医生的建议,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自身健康。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表示,为响应全国控烟履约工作,卫生部门将与控烟履约工作协调小组紧密合作,共同编制全国性的控烟规划。我们决心推进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力量推动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立法在控烟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我们的深刻认识。回顾过去,任何国际法在我国的成功推广和实施,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国内法作为坚实的基础。
关于甲型流感,邓海华明确表示,目前的甲流疫情趋势稳定,未出现大规模爆发。尽管国外有甲流导致死亡的报道,但从我国监测的情况来看,甲流疫情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考虑到自然感染以及去年大规模的预防接种,我国已建立起一定的免疫屏障。专家预测,甲流今后的流行规模和强度不太可能超过2009年的高峰。卫生部门已经将甲型流感的应急监测和检测调整为季节性流感监测和检测。
针对近期被曝光的养生机构问题,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将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包括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规定。对于没有医疗执业许可资格的机构,将坚决打击其非法行医行为,以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于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的行为,邓海华明确表示,该机构并未获得医疗执业许可,不能从事诊疗活动。卫生部门还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的管理,以及对中医养生保健的科学宣传和正确引导。
在无偿献血方面,面对可能出现的血液供应紧张情况,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将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我们将通过坚持无偿自愿献血、淡季时通过团队无偿献血进行补充、创立固定的献血员队伍进行应急等方式,确保血液供应。
卫生部门正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各种挑战。从控烟到甲流防控,再到养生机构的规范以及无偿献血的推进,我们都将坚决履行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他强调,为了鼓励更多的公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表彰先进,树立良好示范至关重要。他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为此,医疗卫生等机构更应积极带头,开展多种形式的无偿献血工作。
他进一步指出,为了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献血队伍,需要在日常、淡季和应急不同状态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日常状态下,可以通过举办献血知识宣传、组织献血者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淡季状态下,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献血,确保血液库存的充足。在应急状态下,应立即启动紧急献血计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迅速组织献血队伍,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他还强调,形成良好示范效应是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无偿献血的荣誉和价值,从而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医疗卫生等机构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使用献血血液,更要积极参与献血工作,为广大公民树立榜样。
这位倡导者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无偿献血体系。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他的倡议值得我们深思和积极响应,让我们携手共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