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迷奇闻网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开国风云背后真相的文章,让我们共同领略这段历史的魅力。唐朝,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引得无数人为之赞叹。唐太宗李世民和诸多唐朝名将更是为人津津乐道。历史往往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一面,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真相。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赓哲先生的笔触,揭开大唐开国那段壮怀激烈的风云背后的历史真相。
辉煌背后的代价
陈寅恪先生曾评价唐朝“其史可以分前后两期”。前期的唐朝是在一系列短命王朝的废墟上建立的,经历了巨大的代价。人们往往只看到唐朝的辉煌,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惨烈。
以隋朝的亡国之君为例,他既是一个荒淫无度、穷兵黩武的帝王,也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修大运河、削弱世家势力等行为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他的问题在于执行力,他把执行简单看成命令的下达和对官员施压。尤其是伐辽战争,引发了众多农民起义,当时山东地区受官府压榨最甚,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于赓哲认为,隋朝之所以盛极而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战略意图触犯了关陇集团的利益。这一集团的不再效忠甚至加入反隋的行列,最终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唐朝的建国战争虽然促成了唐朝盛世的到来,但这个过程痛苦而代价巨大。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杀伤了大量人口,导致大量人口变成流民。据估计,隋朝鼎盛时期人口在六千万以上,到唐朝建国时只剩下不到一半。
史料背后的谎言
《唐开国》一书以李渊为核心,讲述了隋朝末年国家动荡、各股割据势力蜂拥而起的故事。书中以诸多笔墨描绘了风云人物如雄主、劲敌、猛将尉迟敬德等。更重要的是,该书以典籍史料引介与遗迹发掘互为佐证,以严谨的考据、周密的推演讲述了诸多被误解的历史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掌权后修改了大量史料,导致很多历史事实被误解。例如,李建成的功勋几乎被完全抹杀,导致今天的研究者对其评价困难重重。于赓哲表示,拨开重重迷雾我们会发现,李建成是一个较为忠厚而且能干的人。他在太原举兵前招募群雄,举兵后也是第一批投入战场的将领。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中对他的评价较高。
即便是对自己的父亲李渊,李世民也不放过修改史料的机会。例如所谓的“晋阳宫逼宫”事件,在李世民的史料体系里,李渊被描绘成一个犹豫不决、胆小的主事者。这可能并非事实的全部真相。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
《唐开国》一书为我们揭示了唐朝开国风云背后的真相,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有其原因和代价。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真相本身的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历史的魅力。唐朝建国史的迷雾:于赓哲视角下的晋阳宫宴会事件与程咬金的
唐朝开国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其间的历史事件复杂纷繁,涉及的人物众多,犹如乱世中的英雄,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这其中,晋阳宫宴会事件和程咬金的身份问题成为了于赓哲关注的两个重要话题。
关于晋阳宫宴会事件,于赓哲持谨慎而深入的态度。他认为这一事件在唐朝官方版本的建国史中占据关键环节,却充满了各种疑云。为了揭开真相的面纱,他结合了裴寂的墓志铭等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在于赓哲看来,这个事件或许存在虚构成分,李渊举兵反抗已是箭在弦上,晋阳宫宴会可能并非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是李渊起兵的直接。他认为,这一事件或许更多地是被后世演绎和神话了。
说到程咬金,他无疑是唐朝开国英雄中的一颗璀璨之星。在民间文学里,程咬金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完完全全的草根出身,家住济南,幼年丧父,跟着母亲逃荒到了历城,还贩过私盐,甚至曾打死过官府的捕快。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
于赓哲指出,程咬金确实是山东人,这一点无疑。他的墓志铭已经出土,为我们揭示了程咬金的家族背景。据墓志记载,程咬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北齐官员,而且程家也是济州的地方大族,与民间文学里描绘的落魄背景截然不同。
更让人惊讶的是,民间文学里的程咬金有个响亮的绰号——三板斧。据说他善于用板斧作战,见到敌人就劈将过去,仅三招便能制敌。但在真实的历史中,程咬金的武艺并非如此江湖气息。据《·程知节》记载,“少骁勇,善用马矟。”也就是说,程咬金善于使用长矛,而且是骑马作战,并没有记载说他善于使用板斧这种江湖气息浓厚的武器。
通过对于赓哲的解读,我们得以窥见唐朝建国史的某些真相。历史是生动的,也是丰富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去发现、去揭示那些隐藏在层层迷雾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