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了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北京市决定启用小汤山医院。这座医院在防范疫情输入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北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小汤山医院设有千余张床位,主要用于北京海关检疫后有风险人员的进一步医学筛查。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将收入医院进行治疗。而对于筛查后未发现异常的旅客,将由目的地省份以安全适宜的方式运回本地。医院设施已经验收合格,严格按照卫生防疫标准完成所有工作。
北京市从市属医院中选派了数百名医护人员,包括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各个专业,已经完成系统的业务和防护培训。小汤山医院与其他市级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形成了远程会诊机制,分享经验,促进医疗协同。
北京天坛医院作为市属医院的代表之一,从2月2日就开始抽调精锐力量,目前已经选派出600余名医护人员前往小汤山医院。这些医护人员平均年龄30岁,都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年轻骨干。他们表示,“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
在小汤山医院医疗队伍的组建过程中,北京天坛医院医疗队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挺身而出,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和担当。例如,“95后”护士彭静雯毫不犹豫地报名前往小汤山医院,她说:“现在我们年轻一代是时候站出来了。”她的勇气和决心感染了很多人。
小汤山医院不仅是北京抗击疫情的重要阵地,也是医护人员实现自我价值和责任的地方。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表示将全力以赴,为北京的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汤山医院的启用和医护人员的付出为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记忆中。“‘小汤山速度’激励着我们再创辉煌”
17年前,小汤山医院的非典病房建设犹如一场奇迹,4000名工人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7个昼夜之间完成了建设任务,让“小汤山速度”名扬四海。今天,这个故事依然激励着我们。
先期派驻小汤山医院的队员单静回忆道:“我们抵达时,医院还是空空的病房。仅仅一天多的时间,第一批病房就开始接收病人。”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全体医疗队员的全力以赴和争分夺秒。
刘晓楠,北京天坛医院派驻小汤山医院的领队,深刻体验了这种速度带来的压力与激情。她说:“为了按时完成病房建设、接收患者,我们进入了一种分秒必争的战斗状态。”她的团队不仅迅速理清头绪,领取和调试设备,整理物资,还在第一天忙碌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起床继续战斗。
这种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在每一位医疗队员身上。三十五封感谢信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悉心照料和看护。专班组护理负责人骆金铠表示:“我们收到了很多感谢信,看到这些信,我们所有的付出都觉得是值得的。”这些感谢信上充满了感谢、温暖和家的字眼,体现了护士们用温暖的服务给境外进京人员回家的感觉。
在小汤山定点医院,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关爱。从迎接入境人员的第一句话“您好,欢迎回家”,到每个病区的入口醒目的“欢迎回家”字样,再到护士们为入境人员解决难题的“管家式”服务,都体现了医院对入境人员的关爱和欢迎。
为了抗击疫情,小汤山定点医院集结了来自不同医院的834名护理人员。年龄各异,但目标一致,她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迅速融入团队,建章立制,精准专业,优化服务。骆金铠表示:“如何快速组建团队,优化服务是目前护理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她们用专业技术和无私奉献,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抗击疫情,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尽管骆金铠的声音因长时间的工作而略显嘶哑,眼中也充满了血丝,但这半个月来,她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准时在早上九点召开护士长工作例会。即使每天睡眠不足三个小时,她依然精神焕发,向专班组传达最新的流程,解决并反馈各护士长提出的问题。每当有病区需要接收入境人员时,她总会亲自带领护理部成员深入各个病区,以老带新的方式,逐一指导工作的细节,鼓舞护士们的士气。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各个病区的走廊里,记录着不同医院护士长的优秀做法,分享给整个团队,助力大家迅速度过磨合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
在医院启动前,由于各家医院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不同,护理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精心编写了近2万字的《小汤山定点医院护理工作手册》。这份手册详细规定了每个岗位的职责、应急预案以及工作流程。根据防控及救治的需要,他们还统一了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共17项。在病区启用前,骆金铠带领的团队联合院感及疾控处对所有护士进行了严格的培训考核,只有全部通过考核的护士才能上岗工作。
护理培训和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而专科护理则涉及到咽拭子标本采集、经鼻高流量吸氧、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除颤仪以及CPR等高端技术。为了更好地适应救治需求,结合各家医院的特色,护理组还成立了多个专业小组。
比如佑安医院的护士分散到各个病区,帮助加强院感管理;为了照顾儿童,特别成立了儿童医院及首儿所小儿静脉采血、输液的团队;中医医院护士则教授入境人员和其他护士练习八段锦和呼吸操以提升身体机能;积水潭医院的护士发挥其在伤口护理方面的特长,分享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小妙招;而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的护士则通过他们的心理护理专长,成为大家的“心灵港湾”。
骆金铠经常说:“虽然护理工作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就是一件伟大的事。”她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为整个团队树立了榜样,鼓舞着每一个护士为患者的健康与幸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