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指南 >

柔性制造中国智造(新业态新模式之新

三一重工的智能制造之旅:从传统刚性生产到柔性制造的蜕变

江苏大生的数字化纺纱车间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智能制造项目,展现了当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景象。在此背景下,湖南长沙的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以其“灯塔工厂”为引领,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刚性生产到柔性制造的深刻变革。

近日,三一重工的国际营销公司收到一个特殊订单,对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制造要求,且订单数量仅为一台。面对这样的挑战,三一重工的泵送事业部智能制造所所长饶有福却信心满满。原来,三一重工今年投入使用的长沙18号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是其制胜法宝。通过对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三一重工成功将制造周期缩短了近40%,仅仅17天,便完成了符合客户需求的泵车的生产。

那么,什么是柔性制造呢?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能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与之相对应的,刚性生产通常体现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方面,而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要求的增多,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在吉利马来西亚宝腾工厂,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柔性总拼系统改造后,多个车型都能从一条生产线下线。明珞装备的董事长姚维兵介绍,他们的柔性生产线最多能满足生产11个车型的要求。这一成果离不开明珞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所提出的柔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为什么柔性制造的市场需求在增大?商业发展到如今,市场对差异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业化时代,定制经济虽然能满足个性化需要,但却无法上规模。而柔性生产线则能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从供给端来说,如果为了满足每一个小众需求都去做一种模具、一条生产线的话,投入成本会很高。在满足一定产能的前提下,企业希望尽可能实现生产的柔性化,让多种产品能在同一套生产体系、同一条生产线上进行,这样可以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和制造成本。这就是柔性制造的价值所在。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以满足差异化消费需求。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也要求推广柔性化定制,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事实上,消费需求的变化正在倒逼生产商和服务商改变传统模式,逐渐走向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型道路。柔性、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一重工的成功转型只是制造业变革的一个缩影,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加入到这场变革中来。柔性生产:智能制造赋能多元个性

作为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的一员,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工厂”,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制造车间的柔性融合。这个工厂中的两条总装配线可以完成69种产品的混装柔性生产,而每一万平方米的车间能够混装生产超过30种机械设备。这一切得益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使得传统生产模式难以完成的工作变得轻而易举。

厂房的柔性制造生产系统涵盖了大量数据,包括用户需求、产品信息、设备信息及生产计划等。这些数据通过工业互联网络联结起来,并由三一的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处理,以制定最合适的生产方案并优化分配各种制造资源。

在接到订单增大的挑战时,智能制造部门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应变能力。为了满足泵车生产的需求,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升产能。通过柔性化布局方式,从机器人采购到后期安装加工,仅用了45天就完成了生产线的柔性化改造,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柔性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便于未来的调整。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生产线,只需简单地移动工作岛即可。这种方便快捷的特性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众多工厂利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快速转产口罩和防护服等抗疫物资,展现了柔性制造的巨大潜力。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正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趋势。例如,服装行业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个性化定制平台也应运而生。上海纺织集团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研发的“服装智能定制1.0”,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快速定制生产。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现柔性制造并非简单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它考验的是企业的全面能力,包括技术、管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等。业内专家指出,精益生产、柔性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关键要素。在这个过程中,软硬结合和数字化储备是面临的主要难点。未来,随着柔性制造的扩展,这些问题将更加突出。企业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生产。

柔性制造是制造业的未来趋势。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柔性制造将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客户需求瞬息万变,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为了满足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生产者必须具备快速协调的能力,其设计与制造水平需要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实现快速交付的目标。这正是智能制造的时代使命。在此背景下,柔性制造显得尤为重要。

姚维兵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柔性生产并非追求无限定制化,而是要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保持标准化。智能制造的力量在于精益、柔性、数字化与智能化。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产业协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结构灵活调整生产策略,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智能制造的加持。

姚维兵强调,柔性制造理念应从生产前端就开始引入。在设计生产线和产品之初,就应融入柔性理念,而非等到后期再进行改造。这样做不仅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能体现柔性制造的真正价值。柔性制造的核心不仅仅是追求柔性,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又快又好又便宜的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是一个宏大的概念,而柔性制造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王耀南所指出的那样,智能制造的核心特点之一就是“有柔性”。姚维兵坚信,以柔性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将给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成为推动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种变革将使得制造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智能制造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