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静脉瘘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的颈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主动脉和静脉之间保留了异常的安全通道,从而形成了动静脉瘘。而后天性的颈动—静脉瘘则相对常见,它常常由钝器伤、扎伤、高速穿透等外伤引起,医源性因素如肌肉或静脉注射、心血管造影、手术创伤等也可能导致颈动—静脉瘘的发生。那么,如何治疗颈动静脉瘘呢?
对于先天性的颈动—静脉瘘,通常伴随胎痣出现。在婴儿阶段,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突起或外扩散占位性病变。到了青春期,病变会进一步发展,局部突起更加明显,可以触及震颤,有时还能听到血管杂音,患处皮肤温度上升。而后天性的颈动—静脉瘘,其特殊症状为心搏性耳鸣,如“嗡嗡响”声、“咝咝”声或高声调吵闹声,常影响睡眠质量。压迫颈总动脉可使耳鸣减轻或消失。
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幻觉、谵妄、视觉及听觉障碍、反复的口腔及鼻腔出血等其他症状。对于内分泌系统的症状,则取决于动—静脉瘘的大小及距离心脏的远近。接近心脏的大的动—静脉瘘可能导致动脉、静脉及心脏明显改变,表现为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主动脉血供减少,心率加快,前负荷及血流量增加,瘘口远近两侧静脉压升高,皮肤温度升高。长时间可能导致心脏肥大,最终引发心衰。
如果婴儿出生后或遭受创伤后颈部出现硬块,有明显的杂音及震颤,就应该考虑为颈动—静脉瘘。颈动静脉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杂音及震颤,硬块处可听到粗糙的吼鸣音,收缩期明显,舒张期逐渐减弱。杂音会随着累及血管的传播而扩大。瘘口越大,杂音越明显。触诊可感觉到持续的粗糙震颤。压迫时,杂音和震颤都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