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误解与正确认知
在一些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一些广泛的误解,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导致一些患者放弃了治疗。那么,老年人的高血压真的没有危害吗?答案显然不是。因为心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高血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观察都表明,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会明显低于血压升高的人群。一旦血压超过140/90mmHg,就应该考虑降压治疗,特别是当血压高于160/100mmHg时,更应该积极控制血压。
有些患者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其中之一就是认为在血压控制正常后,就可以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心血管综合征,目前尚无法根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事实上,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患者在服药后血压正常,是在药物的作用下达到的平衡。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再次升高,甚至波动,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更大。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服用了降压药物,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危害,而忽视改善生活方式。这也是十分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病,只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再配合药物,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这其中,健康饮食是心脏健康的基础之一,包括合理膳食、限酒等。好的药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心情、和谐的家庭都是高血压的良方。
还有一些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或担心过早服用降压药会产生依赖心理而不愿意服药。这也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地损害全身血管,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伤。早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器官损害。目前所用的长效降压药物很少产生耐药性,长期合理规范用药不会造成心脑肾功能损害。定期测量血压是发现高血压最有效、方便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