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例行体检,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身体各器官的浅表状况。对于某些器官的详细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对于是否需要在大便常规正常的情况下进行肠镜检查,答案是如果条件允许,仍然需要进行。
一、大便常规检查究竟查什么?
大便常规检查主要是了解消化道是否有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这是早期发现胃肠炎、肝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还可以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依据。检查前最好不要进食,仅可饮用少量水,这样结果会更加准确。一定要提供新鲜的大便样本,因为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导致污染,影响检查结果。通常情况下,大便常规检查结果会在短时间内出来,如果是急诊,甚至可以在半小时内得到结果。
二、肠镜检查又是在检查什么?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腹泻、下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慢性消化道疾病或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等情况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做肠镜检查,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因。某些情况下患者不适合进行肠镜检查,如腹膜刺激症状的患者(如肠穿孔、腹膜炎等)、月经期的女性以及有心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三、进行肠镜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在接受肠镜检查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需要特别注意。检查前一天午餐和晚餐,患者应以少渣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蔬菜和水果等多渣食物以及奶制品应尽量避免食用。在检查前至少4-6小时,患者需要进行洗肠,可以口服洗肠液。如果在洗肠过程中出现心慌、心悸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洗肠液并告知医生。如果是无痛内镜检查,最好有家人或朋友陪同,因为术后当天患者不宜开车、骑车或进行高危工作。
体检是我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而肠镜检查则是深入了解消化道健康状况的关键手段。在医生的建议下,适时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