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老人经常散步有九大好处

散步是一种适合中老年人进行的全身性运动,它能够协调全身各系统功能,增强体质,平衡心态,防治疾病。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那么,老年人散步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目录:

一、老年人饭后散步的误区

许多老年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饭后立即散步有助于消化。这种做法其实是存在误区的。饭后消化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助消化食物,如果立即散步,会导致血液分布在肢体活动部位,减少消化道的供血量,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饭后胃部处于充盈状态,即使是很轻微的运动也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胃下垂。老年人饭后最好休息一下,30分钟后再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

二、老人经常散步的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合理的散步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防止肢体过早僵硬。散步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散步还可以促进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散步还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对于肥胖的老人来说,散步也是一种稳妥且省钱的减肥疗法。

三、老年人散步的讲究

老年人散步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散步方法具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例如,快速散步法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普通散步法则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的老年人;逍遥散步法可以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摩腹散步法则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人。还有倒退散步法和定量散步法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

老人健身之道:量身定制散步方法

散步,这一看似简单的行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实则蕴藏着丰富的健身智慧。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散步方式,才能起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可以选择普通散步法。以每分钟60至90步的速度,持续20至30分钟,这样的节奏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十分有益。

若想要舒筋骨、平血气,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并增强记忆力,那么逍遥散步法再合适不过。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至10分钟,便可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对于有关节问题的老人,快速散步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至120步,持续30至40分钟,有助于改善慢性关节炎和胃肠道疾病。

想要挑战自己的心肺功能,不妨试试定量散步法。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完成规定的路程,其中可以交替进行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的路段,做到快慢结合。

摆臂散步法通过两臂随步伐节奏进行较大幅度摆动,不仅可以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还可以预防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摩腹散步法也是老年人的福音。在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有助于改善慢性胃肠疾病和肾病。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健身散步时应该快慢交替进行。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如气血偏虚、关节韧带功能下降等,长时间快走可能导致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推荐老年人每分钟以60至70步的速度散步,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对于关节不好的老人,快慢结合地走是更好的选择,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能保护关节。体质较差的老人可以携带手杖以增加双腿的支撑力。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