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舒张性心力衰竭呢?简单来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指的是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减低的情况下,由于心室肌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导致心室充盈减少和充盈压升高,从而引起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DHF通常是由于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导致的。为了增加心室的充盈,需要增加静脉回流的压力,这会导致肺静脉压升高并引发一系列症状。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左室必须用提高左室充盈压的方式来获得正常的心室充盈和心搏量的一种代偿状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典型症状以及颈静脉怒张等体征。在治疗方面,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和客观检查等综合判断。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来说,其概念与诊断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心力衰竭的定义强调了临床表现与诊断,而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则更侧重于病因与发展。尽管大多数心力衰竭同时存在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不全,但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仍然可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划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随着医学的发展,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概念被提出,以代替舒张性心力衰竭。在实际临床诊断中,HF-PEF与DHF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保养,如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健康。三、探寻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之旅
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仍是一项挑战,关键在于如何证实心室舒张速度的减缓。当左心室在容量和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其充盈压升高,便揭示了舒张功能不全的线索。为了更好地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与收缩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成为了我们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揭示了心脏的结构,更揭示了心脏的“呼吸”——血流动态。
脑钠素(BNP)水平的升高,也为我们诊断心力衰竭,包括舒张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帮助。当左室压力和容量增加,室壁张力随之增大,进而促使心室肌释放BNP。虽然多项研究已证实,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会有所升高,但其升高幅度较收缩性心力衰竭为小。
在超声心动图的辅助下,我们早期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的M型成像和2维解剖学成像。这些成像技术帮助我们观察左房径和容量、左室质量、左室壁厚度以及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信号来自于二尖瓣血流速度和肺静脉血流指数。
通过脉冲多普勒技术,我们可以测定二尖瓣血流速度,并从中获取四个关键参数:舒张早期的跨瓣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的跨瓣血流速度峰值(A)、早期灌注减速时间(DT)以及A波时限。正常情况下,E/A比值应在0.75至1.5之间,而DT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心脏舒张功能的重要信息。这些参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揭示出心脏舒张功能的异常,从而帮助我们更早地识别并处理潜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