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是一种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疾病,然而很多人对其知之甚少,导致病情恶化。肌无力是一种病程漫长且治疗困难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那么,究竟什么是肌无力?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目录:
1. 肌无力是怎么回事?
2. 肌无力的危害有哪些?
3. 肌无力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4. 肌无力需要哪些化验检查?
5. 为什么会引发重症肌无力?
一、肌无力是怎么回事?
肌无力是由于神经肌肉传递障碍导致的慢性疾病。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但以10-35岁最为常见。表现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重症肌无力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眼外肌最常受累。具体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越早发现,治疗相对越容易。对于早期病人,中医药治疗可控制病情。但当病情累及呼吸肌等关键部位时,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
二、肌无力的危害
肌无力的危害不容忽视。四肢无力是明显的症状,严重时行走都困难,甚至穿衣和梳头都需要他人帮助。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重症肌无力的症状较为常见,且容易错过早期治疗。疾病还会影响各个部位的肌肉,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面肌无力、眼睑下垂等。
三、肌无力的典型症状
肌无力的典型症状包括咀嚼无力、吞咽困难、面肌无力、说话鼻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肌无力和眼睑下垂等。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严重的病例中,如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复视,即视物重影。当使用双眼观看时,一个物体仿佛变成两个;若闭上一只眼,则只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图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无法描述这种复视现象,常常会选择代偿性地歪头、斜颈,以消除复视,看得更清楚。严重时,甚至可能表现为斜视。
患者可能感到全身无力,看似健康,实则无力。他们可能无法抬起肩膀,手部无力提物,蹲下后难以站起,甚至日常洗漱都需要他人协助。患者的肌无力症状在休息后会有所好转,但稍微活动又会明显加重。这种病症常常伴随着眼睑下垂和复视等症状。
那么,面对肌无力,我们需要进行哪些化验检查呢?
体格检查是关键。观察肌肉体积和外观,注意是否有肌肉萎缩或肥大,并比较两侧对称部位。要观察肌束是否颤动。通过依次活动关节并对抗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对于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需对有关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除此之外,辅助检查也是重要的环节。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肌电图检查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疾病。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血清肌酶系列测定等也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对于特定的病症,如重症肌无力,肌肉活检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
那么,为什么会引发重症肌无力呢?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营养因素有关。长期营养不足、劳累可能引发此病。病毒感染与食物中毒也与重症肌无力相关。外界环境的污染、感染胸腺慢病毒和免疫功能低下都可能导致此病的发生。防止感冒的发生、加强身体锻炼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尽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症状的出现。生活中的一些患者因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玩麻将而发病,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遗传因素也是诱发重症肌无力的一个因素,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家属更要警惕,及时进行检查,避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