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其营养价值丰富,独特的香气即使未破开皮也能远闻。榴莲不仅果肉营养丰富,其皮和核同样不可小觑。在此,我们将为您介绍关于榴莲果皮和榴莲核的吃法。
目录:
一、榴莲壳煲鸡汤是否美味?
尽管榴莲气味独特,但其营养价值极高。榴莲壳看似普通,实则含有丰富营养。将榴莲壳与适量盐水一同熬煮成汤汁饮用,不仅可以下火,还可以缓解因熬夜引起的气虚、体乏等现象。搭配骨头熬煮的汤更是秋季滋补养生的佳品,在广东人眼中也是一款绝对美味滋补的汤羹。
二、榴莲壳的其他吃法
榴莲皮的食用部分主要是里面白色的皮肉。搭配瘦肉或鸡一同煲汤,味道鲜甜,具有清热降火、补血益气、滋润养阴等功效。具体做法如下:使用榴莲皮半只、鸡一只、姜片、核桃仁、红枣等原料,一同煲汤,其中的汤和料均可食用。
除了榴莲果肉,榴莲的核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民间就有用榴莲核煲汤的做法。相对于果肉,榴莲核的性质更为温和,晒干后煮汤具有补肾、健脾的作用。具体食疗方法为:15克榴莲核、2两瘦肉、适量桂圆肉,加水煮,可温补肾。
三、哪些人不宜食用榴莲?
尽管榴莲营养价值丰富,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心脑血管患者、肾病患者、心脏病病人、皮肤病患者以及喉炎、哮喘、气管炎患者应慎食。热性体质、喉痛咳嗽、感冒、阴虚体质、气管敏感者食用榴莲也可能使病情恶化。如果不慎过量食用榴莲,出现热痰内困、呼吸困难、面红、胃胀等症状,可以立即食用几个山竹化解,因为山竹性寒,可以克制榴莲的热性。也可用榴莲皮加盐水煎服。
四、吃榴莲的注意事项
食用榴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榴莲性质温热,热性体质和阴虚体质者应慎食;榴莲含糖量高,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不应食用。热气体质、喉痛咳嗽、患感冒者也不宜食用。榴莲不可与酒同吃,因为两者都属于热燥之物,同吃可能导致血管阻塞,严重时可能引发爆血管或中风。榴莲含有较高的热量和糖分,因此肥胖人士宜少食。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因为榴莲果汁黏稠,容易阻塞咽喉和气管,所以老人需少吃并慢吃。若发现已熟的榴莲带有酒精味,则表示已变质,不能食用。
榴莲虽然营养丰富,但仍需注意适量食用,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选择。在享受榴莲美味的也要关注其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如何品尝并挑选美味的榴莲
想要尽情享受榴莲的美味,不仅仅需要了解如何挑选,还需知道一些后续的享用建议。
当你拿到一颗榴莲,首先观察其外壳的颜色。颜色偏黄且越深越纯正的成熟度越高,这样的榴莲可以直接享用。若打算过几天再吃,可选择青绿色的榴莲,它们会在家里自然成熟。
不仅如此,从外壳的外观可以看到榴莲肉的数量和成熟度。鼓起的“小山”代表果肉的数量和成熟度,尖刺粗大平缓的榴莲肉厚而细腻。留意果柄的粗壮与新鲜程度,这是判断榴莲新鲜度的关键。
成熟的榴莲个头较大,重量充足,水分足且味道更甜。在挑选时,要注意其开裂度。刚刚裂口的榴莲最佳,果肉既不会软烂也不会过于生涩。过于开裂的榴莲可能存在成熟过度或受污染的风险。
当你选好榴莲,带回家后也有讲究。吃完榴莲后,为了解除燥热,多喝水或食用含水量高的水果如梨、西瓜。用榴莲壳的果窝加盐和水一起饮用也有同样的效果。
若不慎吃榴莲过量,导致热痰内困,呼吸困难,不必慌张。吃几个山竹即可化解其热性。但需注意,山竹也不宜过量食用,因为它与榴莲都富含纤维素,过多食用会导致肠道阻塞。也可用榴莲皮加盐水煎服来缓解症状。
挑选榴莲时,除了上述观察方法,还可以通过闻其气味、捏尖刺、轻轻摇晃、按外壳等方式了解其成熟度和品质。成熟的榴莲有浓郁的香气,而未成熟的则带有青草味。通过捏尖刺或轻轻摇晃可以判断其成熟度,而按外壳则可以了解皮薄与否。
想要品尝到美味的榴莲,不仅要学会挑选,还要懂得如何搭配和享用,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榴莲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