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多种,其中发热反应尤为引人关注。这种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如发热源、药物、杂质,以及药液温度过低、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等。当出现输液反应时,患者可能会首先感到发冷和寒战,接着面部和四肢发青,随后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会急剧升高,达到41-42℃。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甚至可能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对于输液引起的药物反应,其原因较为复杂。一些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不耐受现象。比如,有些人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会出现过敏反应。这类反应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在输液的存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玻璃冲突导致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可能会有气体泄漏和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使用前必须严格检查。若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裂纹或清晰度不佳,则应立即停用。药物质量不过关、添加药物的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药物之间的物理变化(如分解、聚合等)都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注意药物的质量,适当降低药物浓度,并避免药物之间的禁忌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中草药针剂在静脉滴注时需特别注意。这类药物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稀释后使用,不应与生理盐水混合。原因是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混合后,可能会因盐分析作用产生大量不溶性粒子,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在使用中草药针剂时务必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