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遗传与家族因素的影响
冠心病是否是遗传性疾病,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时,会发现许多家庭中存在着冠心病患者的身影。当一名父母患有冠心病时,他们的孩子的患病率是正常家庭的两倍;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冠心病,其子女的患病率则高达正常家庭的四倍。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父母在年轻时便罹患冠心病,他们的直系亲属患病的机会则是无此情形的家庭的五倍。
那么,为何冠心病会在某些家庭内呈现出如此高的发病率呢?
一、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性格特征等,在家庭成员中更容易集中出现,这些都是导致家庭成员容易患病的重要因素。
二、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发的家族性高脂血症,也是造成这些家庭成员容易罹患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三、同一家庭的不良生活习惯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共同的饮食习惯——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品;还有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都会增加冠心病的家庭倾向。
多数学者认为,冠心病表现出的明显家族特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可能是内在原因之一。只有在结合其他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冠心病的发病率才会增加。
冠心病是否属于遗传病,尚无法给出绝对的定义。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家庭生活给予一个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深远的,可能带来同样的问题。对于冠心病,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健康状况,还要关注整个家庭的健康模式,共同预防,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