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过度性生活引发的阴部感染尤为常见。而对于老年朋友,如果不注重个人卫生,如少洗澡、不勤换内衣,也极易引发泌尿系统疾病。当怀疑家中的老年人可能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时,如何进行临床检查呢?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过程。
尿液分析是诊断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的关键步骤。尿中白细胞排泄增加是尿路炎症的重要诊断依据。白细胞尿与尿路感染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无菌性脓尿可能是肾结核、结石、镇痛剂滥用等多种疾病的迹象。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也可能与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关。
细菌培养同样是诊断老年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九成以上。肺炎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细菌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但在成人阶段则相对较少。老年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可能因前列腺分泌物缩短这些细菌的生存期而降低。
对于老年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能在膀胱中繁殖,尤其是在接受导尿的老年患者中。这些细菌是尿道远端固有的一部分,可能通过导管进入膀胱。正常阴道菌群的厌氧菌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引起尿路感染。对于慢性尿路感染,尤其是复发性肾盂肾炎,应考虑L-型细菌的作用。L-型细菌无固体细胞壁,在受损、高压或低氧环境中更具生存优势。
在进行尿液培养时,应使用清洁的中段尿液作为标本。对于难以保留标本的老年女性,可以采用导尿法。标本如果不能立即培养,应存放在冰箱中。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两小时后,上述细菌可能会增殖。
温馨提示: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如果此时患有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治疗难度会相应增加。一旦发现老年人有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应尽早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以便早日康复。及早的治疗不仅有助于恢复健康,还能减少可能的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