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这一精神疾病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对于那些年轻男士和更年期女性,失眠可能经常成为他们的困扰。一旦遭遇失眠,及早接受医学检查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中医辩证法又是如何解读失眠背后的原因呢?
在中医的眼中,正常的睡眠状态依赖于人体阴阳的平衡、脏腑的和谐、气血的充足以及心灵的安宁。当人体的卫阳在夜晚无法进入阴,就会导致失眠。正如《素问》所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当人的过度劳累、久病体虚、饮食不规律或者情绪过于激烈时,都会使心神不宁,导致失眠。中医在诊断失眠时,主要是通过辨证来判断的。
在中医的辨证中,失眠与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精神的失养或不安都会导致失眠。失眠也与肝、脾、胆、胃、肾等脏腑的阴阳气血紊乱有关。例如,容易烦躁、易怒、失眠的人,大多是肝火过旺;感到上腹部闷胀、舌苔厚腻、失眠的人,可能是胃中有宿食或痰浊;若是出现心烦心悸、头晕健忘、失眠等症状,则可能与阴虚、心肾不交有关;而那些面色苍白、肢体无力、失眠的人,很可能是脾虚导致的精神失养。
失眠的辨证还需要区分虚实。失眠的虚证多因阴血不足,导致心脏失去滋养。患者通常体质瘦弱、面色无华、容易疲劳和心悸健忘,这大多与脾失运化、肝失血、肾失精有关。而失眠的实证则表现为火烦,患者常常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等症状,这往往是由心火过旺或肝郁引起。
对于失眠的治疗,实证应多以疏肝解郁、降火祛痰、消导为主。而对于虚证,则应以补气养血、健脾养肝为基础,同时配合安神定志的方法,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精神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适是改善失眠的关键。
失眠的出现与阴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出现失眠症状,不妨前往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脾虚的迹象。一旦发现脾虚症状,医生可以根据情况开具中药进行调理,为你的生活注入安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