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期推出的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在行业协会中普遍引发了反对的声音。似乎预示着今年药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面临重大挑战。
回溯到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曾向多个医药行业协下发了一份关于《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函。这份征求意见稿拟从2015年起取消药品的定价,意味着占中国药品市场23%份额的约2700种药品将由定价转为市场定价。这一改革动向在行业协会内部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
据知情人士透露,“对于这份征求意见稿,行业协会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关于药价的监管问题,尤其是谁来监管和如何监管,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国家发改委匆忙取消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无疑给刚刚起步的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投下了阴影。
有医药分析师指出,“如果发改委将权力下放,那么医保支付价的管理将落到人社部头上。医保支付一直是反腐工作的重点区域,这对人社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位分析师进一步强调,“药价问题错综复杂,无论哪个部门接手,都需要面对诸多挑战,甚至可能因此受到批评。”
还有一位券商人士表示,药价不同于其他商品,其价格并不能完全市场化。在药价管理中仍需发挥重要作用。他提到,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药价的管理较为宽松,导致药价普遍高涨,引发了民众的不满。
针对这一新闻事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的发展。毕竟,药品价格改革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方,包括消费者、制药企业、部门等。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各方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推动药品价格改革朝着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