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一项重要评估结果,聚焦于我国居民的膳食铝摄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北方地区居民和14岁以下儿童群体当前面临着铝摄入超标的高风险,特别是儿童群体,铝超标的状况亟待严格控制。
这次评估范围广泛,覆盖了我国21个省(区、市),并对11类食品、共计6654份样品进行了数据检测。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马宁指出,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正常饮食并不会导致铝的急性中毒。目前膨化食品中的铝含量较高,而14岁以下的儿童群体成为膳食铝摄入量较高的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健康风险。由于北方居民对面食及面制品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导致含铝添加剂食品的消费量也显著高于南方居民,大约高出近四倍。
为了有效降低我国居民对铝的摄入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根据该公告,从2014年7月1日起,将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生产中也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
预计在新标准严格执行后,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大幅下降,降幅达到85.6%。这一显著成果将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表示,降低铝摄入量对于预防长期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呼吁广大民众,特别是高危人群,应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减少高铝食品的摄入,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