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厕所日”。这一命名背后,是我们对农村卫生条件持续改善的不懈努力和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飙升至72%,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我国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厕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堪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健康。通过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的大力投入和改造,这一现象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从1993年的第一次农村环境卫生调查,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仅7.5%,到2004年,我国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农村改厕项目,再到今天,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承诺,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而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宏伟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将极大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卫生设施带来的便利,也将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25亿人缺乏厕所等基本环境卫生设施,这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联合国于2013年7月24日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倡导全球各地加强基本卫生设施建设,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清洁、舒适及卫生的环境。今年的“世界厕所日”活动主题为“使用卫生厕所,享受幸福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创美好未来。
我们的国家正在朝着更清洁、更健康的未来迈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天,共同为我们的未来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卫生厕所带来的幸福和舒适。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广大网友浏览新华网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