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出现的四例疑似恙虫致死病例,让人们再次关注起一种同样致命的生物——蜱虫。那么,一旦被蜱虫咬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武汉市疾控中心发出提醒,每年的四月到十月是蜱虫活跃的季节。对于有过野外活动经历的人来说,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蜱虫咬伤的症状,应尽快就医。
面对蜱虫叮咬,我们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蜱虫常常叮咬人的头部、颈部、后背、前胸、腰腹部等位置,由于其会在叮咬时释放一种剂,因此被咬者往往毫无察觉。蜱虫吸血后体积会明显增大,这时才会被人们发现。
被蜱虫叮咬后,切勿试图强行将蜱虫抠下。这样做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刺激蜱虫,使其钻入皮肤更深层。专家余滨提醒,应该使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放松或死亡。接着,可以用尖头镊子将蜱虫取出,或者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自行退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拽伤皮肤或使蜱虫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 虱虫后,务必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确定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即使没有发现被蜱虫叮咬的迹象,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高度警惕。无论何时发现蜱虫,无论是附着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都不要直接用手接触或挤破。应使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务必进行消毒处理。
在享受户外大自然的我们也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与蜱虫亲密接触。了解这些应对措施,让我们在面对蜱虫叮咬时能够应对自如,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