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皮及其他干海鲜的存储之道
当虾皮等干海鲜存储时间过长,便会散发出明显的氨味,颜色也会逐渐变为粉红色。这其实是蛋白质经过微生物作用,逐步分解为肽、氨基酸,再进一步转化为低级胺和氨气。这些低级胺类不仅自身带有毒性,更糟糕的是它们容易与水产品中的亚硝酸盐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新购的虾皮通常呈白色,没有强烈的氨味。放置一两个月后,颜色变红并散发出强烈的氨味。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海鲜干货中,如鱿鱼丝、小鱼干等,只是味道的浓烈程度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虾皮,我们应如何处理呢?
若虾皮未干透,那么就需要特别小心了。这些虾皮在常温下存放,其蛋白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分解,最终产生低级胺和氨气。这些低级胺类不仅自身带有一定的毒性,更糟糕的是它们极易与水产品中的亚硝酸盐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具有慢性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它还具有挥发性,即使从空气中吸入也会引起毒性反应。
海产品和肉制品是亚硝胺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不新鲜的腌鱼、腌肉、虾皮、海米、鱿鱼丝等都有超标的可能。一旦虾皮出现异味,为了健康考虑,应果断丢弃,即使水洗也不能完全放心。
并非所有海产品都带有致癌风险。有些海产品如海藻、海带和海参等,不仅不会致癌,反而对预防某些癌症,如甲状腺癌具有显著效果。海藻中的海藻酸钠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功效,并能选择性地清除重金属致癌物。海带则具有治疗甲状腺肿和抗肿瘤的功效,并能选择性地滤除致癌物。海参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海参素”,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对于家中的虾皮、海米、海参等干海鲜,如果出现氨味,应果断丢弃。预防癌症,从健康饮食开始,让我们明智地选择,关爱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