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中药用药禁忌

煎药之道:深究细节,确保药效

一、浸泡药材,助其释效

煎药前需对药材进行浸泡。一般以冷水量漫过药面为宜,让其充分浸润。根据药材的种类和季节温度差异,浸泡时间也有所不同。如花草类药材可浸20分钟,而根茎、种子等则需浸泡30~60分钟。务必确保药材被完全浸透,这样有助于药效成分的煎出。

二、器皿之选,关乎药效

煎煮容器与药效紧密相关。历史上便有“银为上,磁者次之”的记载。如今,我们倡导使用陶瓷或瓦罐,避免使用铁锅、铜锅等金属器皿。因为某些药物与金属接触后可能会产生沉淀,降低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三、适量之水,火候得当

水是煎煮中药的最常用溶媒。选择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等均可。用水量应根据药物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等因素来决定,以确保药物被水漫过半寸左右为宜。煎煮时火候的掌握也至关重要,一般先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不同的药剂需要不同的煎煮时间,以达到最佳药效。

四、服药有道,遵循规范

煎好的中药汤剂最好在饭前一小时服用。对于胃肠不适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滋补药则空腹为佳。一剂药通常分为2~3次服用,一日一剂。特殊情况可遵医嘱连服两剂以增强疗效。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凉服。

五、谨慎用药,避免误区

中药使用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切勿盲目使用民间偏方或自配药物。某些药物对孕妇有害,应视为妊娠禁忌物。服药期间,应避免生冷、腥臭等刺激性食物,根据地黄、何首乌等药材的特殊情况也要忌口。

六、煎药加盖,保留药效

煎中药时务必加盖。因为大多数植物类中药含有挥发油,具有驱风、抗菌等功效。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容易随水蒸汽蒸发。如果不盖锅盖,药效成分容易随蒸汽散失,降低药效。

七、煎煮时间并非越久越好

煎煮中药不是越浓越好,也不是时间越长药效越好。当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达到平衡后,继续煎煮只会使有效成分减少或破坏。不同的处方煎煮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八、煎煮前不必清洗药材

中药煎煮前不宜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丢失。部分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辅料,如胆南星、酒制大黄等,水洗会导致辅料丢失。在煎煮前保持药材的原状,以确保药效。

九、煎煳的中药请勿使用

中药含有生物碱、皂素等有效成分。如果中药煎煳了,其药效成分可能已经受到破坏,因此煎煳的中药应丢弃,以免影响疗效。

煎药时需深究细节,遵循规范,确保药效。正确的煎煮方法不仅关乎药物的疗效,更是对身体健康的负责。煎药之道,微妙精湛,其法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药效之发挥。煎药如烹美食,时间之掌握,至关重要。短暂煎熬,药物之有效成分难以析出,犹如美食未熟,营养未能充分释放,治病之效自然大打折扣。然,煎熬过久则另有其弊。长时间熬煮,可使药物之挥发性成分流失,且药物若煎煳,其性质将发生质的改变。

以滋补类药物为例,原本甘美滋养之性,一旦煎煳,便化为苦涩,失去滋补之功效。活血化瘀之良药,经过长时间煎熬或煎煳后,其药效由疏通转为止血。由此可见,中药煎煳后,其大部分有效成分均遭到破坏,甚至药效相反。此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若药物煎煳,则反受其害。

中药之道,博大精深。每一味药材,皆需精心炮制,方可发挥其最大效用。在煎药之时,更需细心照料,避免药物煎煳。毕竟,药材煎煳后如同明珠变石,原有的宝贵价值化为乌有。若误食煎煳的药物,不但无益于身体之康复,反而可能引发新的疾病。对于煎药的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应慎之又慎。若药物不慎煎煳,应立即丢弃,以免误食伤身。

劝君留心煎药法,正确熬煮是良方。遵循古法,珍视药材,细心熬煮,方能发挥中药之最大效能,助你得享健康之福。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