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非法转基因入侵中国海南最重要育种基地

转基因育种风波:海南南繁育种基地遭遇挑战

转基因玉米、棉花等品种已经无声无息地侵入中国最重要的育种基地——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这一事件对我国的种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海南省农业厅公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执法检查结果: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的南繁基地育种企业和单位中,有13家单位的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其中玉米12个,棉花3个。这些转基因作物均来自科研试验田块,这意味着,我们的粮食安全可能正面临潜在的巨大风险。

这一事件始于去年底,海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的一次转基因执法检查。检查结果令人痛心,一些企业的非法转基因育种行为已经对南繁育种基地造成了严重威胁。南繁育种基地是我国的种子资源库,每年都有数十万份的育种材料在此汇聚,一旦转基因试验种植污染常规种子资源、周围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执法检查过程中,共抽查、检测作物样品107个,结果显示有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这些阳性样品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南滨农场、师部农场和乐东九所镇的个别田块。据了解,涉及非法转基因育种的企业包括多家河南企业、一家辽宁企业、一家农业大学以及一家国字号企业。

对于已经发现的非法转基因育种材料,海南农业厅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7家单位的9个试验作物已在农业执法人员的监督下依法销毁,并妥善处理。其余6家单位的6个涉嫌样品仍在进一步检验检测核实中。一旦核实确认,将坚决依法销毁并进行处罚。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内转基因农业品种试验育种、种植都有严格监管流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私下进行转基因品种种植。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仍然铤而走险。这些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转入了哪些基因,这些基因是否来自国外,目前仍不明确。

这些非法转基因育种行为不仅对我国的种业安全构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一旦发生基因逃逸,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必须加强对转基因育种的监管力度,确保我国种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也要提高公众的转基因知识普及率,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利弊,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是我国种业的心脏,我们必须保护好它,确保我国的种业安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基因育种行为,为我国种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南繁育种基地面临非法转基因污染的威胁

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这被誉为中国种业的“摇篮”,如今却暗藏着危机。种业专家佟屏亚透露给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核心育种基地正遭受非法转基因育种的潜在污染威胁。

南繁育种基地规模庞大,超过20万亩的土地上,每年汇聚着数十万份育种材料。在这里,种子的每一份变异都可能孕育出新的品种。正是这片热土,成为了非法转基因育种材料入侵的“温床”。早在2012年,海南省农业厅的执法检查就已发现不少单位和企业违法种植转基因玉米。尽管当时农业部对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了处理,但此事并未公开,隐患依旧存在。

今年3月,海南省农业厅再次组织大规模南繁转基因执法检查,但结果尚未揭晓。佟屏亚担忧,一旦转基因材料混入常规育种材料之中,对于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未经严格安全评价与鉴定的转基因材料一旦进入育种程序,将如野火燎原,迅速污染大量的常规育种材料。这不仅将影响中国的玉米育种产业,更可能波及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南繁育种基地的地位举足轻重。据数据显示,海南南繁总面积超过20万亩,其中制种用地占到了大部分。这里不仅是种子生产的基地,更是作物新品种的“摇篮”。作物种类丰富,其中玉米、水稻等作物的育种尤为关键。南繁育种对全国种子改良和更新换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业界对南繁基地评价极高,被视为新品种选育的“”,同时也是保障生产用种的“调节库”、天然种子质量的“鉴定室”以及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非法试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行为,正在悄悄改变这一切。如果这些行为持续下去,南繁育种基地乃至整个中国的玉米种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佟屏亚指出,非法试验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会污染周围的常规育种品种及环境。被污染的种子再被种植在制种基地,会进一步互相污染,最终可能污染整个中国的玉米种业。对此,有关企业和责任人不能仅受到罚款和内部通报的处理,而应依法严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农业部尚未公开表态。而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则通过微博多次呼吁农业部公开查处非法转基因试验的信息。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更多详情,请持续关注海外网后续报道。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