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奇闻趣事 >

居民楼里的“隐形医院” 行医者多为无业人员

隐藏居民楼中的秘密诊所:真实与风险并存的故事

在城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角落。在这些角落中,一种特殊的诊所悄然存在,它们隐藏在居民楼里,外表看起来与普通人家无异。你是否曾在路过这些窗户时,瞥见过那些贴着“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股骨头坏死”等字样的房间?这些看似低调的诊所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呢?让我们跟随《生命时报》记者的脚步,揭开这些诊所背后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隐藏在居民楼里的小诊所越来越多。很多小区居民为了追求方便,却忽视了这些诊所是否具有可靠的行医资质。一些非法行医的私人诊所乘机而入,将普通住宅变成“隐形”医院,从中牟取暴利。这些诊所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方便了居民,又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记者暗访发现,有的诊所白天看似寻常人家,晚上却变成“医院”。比如在一个居民楼的二楼,红色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各种“保健养生”信息。走进屋内,房间布置犹如一个小型医院,床上躺着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当记者询问关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时,医生表现得警惕却又自信地介绍他们的独家秘方和理疗手段。然而当被问及是否有医师执业证书时,医生却岔开话题,只提及自己有康复理疗师执业证书。

而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兴区德茂地区,一家主打“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的私人诊所更是隐藏在居民楼内。这家诊所的宣传单遍布小区,但进入房间后却发现只有一间简单的按摩治疗室。一位自称是医生的姑姑告诉记者,医生白天贴手机膜,晚上才进行医治。这让人不禁质疑,这样的行医环境是否安全?医生的医术是否可靠?

除了环境简陋、医生资质不明的问题外,这些小诊所还存在宣传夸大疗效的风险。在一些居民看来,这些诊所宣传的神奇疗效让他们信以为真。但事实上,很多疾病并非简单的按摩、拔罐就能治愈。陈卫衡医生表示,涉及治疗行为的诊所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证书,否则就涉嫌非法行医。他提醒患者不要被小诊所的夸大宣传所迷惑,延误病情。

面对这些隐藏在居民楼中的诊所,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在追求方便的更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治疗才是明智之举。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在这真实与风险并存的时代里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健康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家园。介绍:隐藏在居民楼中的非法诊所如何运作?专家揭示行业真相

在居民楼中,那些看似普通的小诊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医师李子荣教授对此表达了强烈担忧。他指出,对于股骨头坏死这样的病情复杂的疾病,小诊所的治疗往往无法根治,甚至可能是骗人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即使是传统医学和现代按摩理疗的结合,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伤害。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这些隐藏在居民楼中的小诊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许多行医者没有资质、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临床经验。他们的“治疗”设施简陋,药品和器械多为三无产品。他们大多隐匿在城乡结合部和大规模住宅聚集区,主要治疗疑难杂症和慢性病。而他们治疗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以及外地流动人员。

一位曾在某小区开过中医诊所的师傅透露了行业中的内幕。这些行医者中,有些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有的只是自学中医。他们通过包装自己,宣传为“著名专家”、“权威人士”。为了吸引患者,他们还会进行一些义诊活动,并对小病进行夸大描述,甚至打出药物流产的广告来吸引患者。诊所里的锦旗大多是患者送的,但也有部分是诊所自制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传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付国兵对此深表担忧。他表示,没有行医资质和经验的人在按摩推拿时很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而丁晓燕主任则指出,这些非法私人诊所的存在与私房出租的管理有关。为了杜绝非法诊所,必须加强私房出租的管理,不给它们提供滋生的土壤。居民在就诊前应查看诊所是否持有正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行医者的《医师职业资格执照》。

那么,如何辨别合法诊所与非法诊所呢?专家建议,除了查看相关证件外,患者还应了解医生的背景和资质。对于宣传过于夸大、治疗过于简单的诊所,应保持警惕。对于未婚先孕等现象,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医疗安全隐患。我们希望每位患者都能了解自己的权益,选择合法、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

自闭症的症状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