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区医院实施新基本药物价格目录,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3.75%。最引人关注的是,江苏省的医院和药店现在可以拆分包装部分基本药物,并可以收取1毛钱的“拆零服务费”。
拆零药物,就是我们熟悉的“小纸包”药,近几年已经较少见。在南京市多家社区医院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小纸包”药物已经回归。药剂科科长陆莹表示,医院有大约700种品规的药品,可以满足居民需求。拆零药物的增加,不仅方便了患者,也降低了医药费用。
专家建议,大医院的大手术也可以采用“拼药”方式,以节省医药费。实际上,社区医院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做法。白下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已经设立了拆零药的专柜,总共有数十种中西药。这些拆零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必须拆零卖的药、大包装药品和小瓶包装的常用药。
对于拆零药,患者们表示欢迎。李女士表示,她经常来医院开一些小纸包药,希望医院能提供更多这样的药品。她也希望药品的剂量能更小一些,方便服用。
拆零药也面临一些挑战。最大的问题是成本较高。江苏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专家表示,除了医保政策限制和患者购药需求外,成本是医院不拆零卖药的最关键原因。无论是药店还是医院都对拆零药品有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这也引发了专家的思考,他们呼吁药品生产企业应积极行动,方便药品的拆零包装。例如,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的包装改进,可以有效解决拆零后药品的保存问题。
拆零药的回归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它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为了使其更好地发展,需要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拆零药面临的问题。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小纸包”药物出现,满足患者的需求。针对江苏省新基本药物目录的执行,物价部门推出鼓励廉价药品使用的政策。对于剂型为片剂、胶囊,包装数量大且价格低于一定标准的药品,若提供一次性包装袋并标注服用方法,可收取适当的拆零服务费。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廉价药品的使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暂时还未对拆零药物收取此项费用。有专家表示,由于这些药物价格极低,社区医院考虑到附近患者的需求,会进行部分药品的拆零。然而在大医院,由于患者众多,对于拆零药品的积极性并不高。药品拆零后也面临医疗纠纷和投诉的风险,因为消费者无法从拆零药品中了解副作用等注意事项,容易引发误服。拆零的药物主要集中在一些常用药上。
家庭过期药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调查显示,每个城市家庭都有大量过期药品,其中感冒药是浪费最严重的。患者李女士表示,由于感冒药种类多且多为白片,导致夜片剩余较多,造成浪费。这也反映出药品生产标准化、个性化需求与当前生产模式的矛盾。如何平衡药品生产与销售、满足患者需求与避免浪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医院方面,手术耗材的浪费问题同样严峻。高值耗材如人工血管等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巨大。莫绪明主任表示,如果能够引入“拆零”和“拼药”模式,科学分配高值耗材,将极大地节省开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实行多年高值耗材分批记账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国,只要实行严格的申报、备案制和安全流程管理,完全可以实现手术耗材的合理利用和节省开支。事实上,“拼药”模式在国内已经有成功的先例,不仅节省了患者的花费,也避免了药剂的浪费。
推动廉价药品的使用、避免药品浪费以及合理利用高值耗材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政策的引导和实践的,能够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也呼吁患者和消费者关注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药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新生命的摇篮里,这个医院的儿科每天都迎接那些比羽毛还要轻的早产儿——超低体重的孩子们,他们的体重甚至不及一千克。这些小小的生命,每一次的用药量都极其微小,许多珍贵的抗生素,只能使用其封装剂量的三分之一。药物一旦开封,只能当天使用,余下的药品不得不被舍弃,这无疑增加了医疗的负担,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这里的医生们开始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拼药。
一位资深专家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国外的医疗收费模式大多按病种进行,而在我们国内,仍然是按照项目进行收费。这意味着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费用,这无疑给医疗带来了复杂性。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于按项目收费的模式提出了批评,称其为一个“毒瘤”。在当前医患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不信任感的情况下,医生们为了规避风险,很难真正实施拼药这种节约资源的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医生们的努力显得尤为珍贵。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医疗技术挑战,还要努力在制度环境中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为患者节约费用。拼药的尝试虽小步前进,但却是对当前医疗体系的一种积极挑战和尝试。我们期待更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像他们一样,勇于创新,为病患带来更大的福音。我们也期待医疗体系能够进一步改革,实现按病种收费的模式,从而更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