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引人瞩目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这份报告如同一面明镜,真实反映了我国地下水质的现状。
全国203个地市级行政区,监测点总数达到4778个,构成了一幅详尽的地下水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比接近六成,让人忧心忡忡。这份报告如同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关注日益严峻的水环境问题。
这份报告不仅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更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质优良级的监测点仅占10.4%,而水质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比却高达近六成。主要超标组分包括总硬度、铁、锰等,更有个别监测点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
与上年相比,连续监测数据显示,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占比较大,但同时也存在变好的趋势和变差的趋势相当的情况。这既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也让我们深感问题的紧迫性。
回顾过去三年,从2011年至2013年,全国地下水的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优良、良好和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逐年下降,而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比例却在不断上升。这一趋势令人痛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
知名环保专家赵章元研究员对这份报告表示质疑,认为结论性数据过于简单,无法做出更多评价。他强调,部分城市的监测点水质监测缺项很多,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这也提醒我们,现行的监测标准可能存在不足,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完善。
北京作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大都市,地下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地下水,这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北京地区的水质问题。面对严峻的水环境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水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这份报告是一份警示性的报告,提醒我们关注水环境问题,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地球的未来而努力!北京地下水状况介绍:监测井下的深层与浅层水质差异之谜
随着北京市的飞速发展,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变得愈发重要。北京市发布的行动方案揭示了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严峻形势,但关于北京地下水水质的详细数据却鲜有公布。在早年的《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曾有关于个别区域地下水的局部状况,但全市的整体状况评价仍是一片空白。近年来,《北京环境状况公报》更多地关注了地表水的评价,却忽略了地下水的状况。
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地下水的真实状况,北京市在2010年投资8476万元建立了平原区地下水环境和重要污染源监测网络。这一网络由超过1182个监控井组成,它们像一双双眼睛,实时监测着京城地下水和污染源。这项任务由北京市地勘局下属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承担。关于地下水水质的数据被视为敏感信息,其发布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尽管北京市地勘局的网站上设有“地下水资源”栏目,但内容已经长时间未更新。
在这个监测网络中,有800多个监控井专门用于对地下水进行分层监测。其中,超过300个监控井负责监测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即使这样的密集监测网络,仍然不能完全准确地揭示北京地下水的整体状况。地下水和土壤一样,单一点位的数据难以代表整体情况。目前,水务和环保等部门正在计划增加监测点,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
据环保局水和生态处处长韩永岐介绍,根据现有监测网络的数据初步判断,北京约40%的浅层地下水(地面至地下50米)存在某些指标超标的问题。其中,约20%是由于天然地质背景值造成的,主要涉及总硬度、铁、锰等指标的偏高。另外20%可能与城市污水排放、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目前的饮用水开采层主要在100米以下,这部分地下水的水质目前并未出现问题。水务部门和自来水公司对城市供水有着完整的监测系统,并定期在其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
北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研究工作。这一研究的目的是参考地表水的环境功能分区对地下水进行分区,为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分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韩永岐强调,由于地下水在同一区域的上层和下层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上也需要区别对待。例如,某些地方的浅层水可能不适合饮用,但深层水却可以作为饮用水。
除了地下水的话题外,《北京环境状况公报》还涉及了其他重要内容。例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进展引人注目。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已经建立,并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各类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工作。这一举措旨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土地市场的活跃发展,土地抵押贷款总额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这些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年度尾声,此刻的数据揭示了我国土地市场的活跃态势。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水平在持续攀升,其中综合地价、商服地价、住宅地价和工业地价均有所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四季度末,全国的综合地价已经达到每平方米3349元,同比增长了7.02%。商服地价更是以7.93%的同比增长率跃升至每平方米6306元。住宅地价和工业地价也分别以8.95%和4.45%的增长率稳步上升,分别达到了每平方米5033元和每平方米700元。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也预示着土地市场的持续繁荣。
而在这一年里,土地抵押市场的活跃度也在不断提升。全国共有84个重点城市的土地抵押状态,总面积高达40.39万公顷。抵押贷款总额更是突飞猛进,同比增长了惊人的30.4%,总额达到了惊人的7.76万亿元。全年土地抵押面积和抵押贷款都呈现出净增长的态势,分别净增了5.33万公顷和1.77万亿元。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海岛测绘领域的进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去年不仅完成了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查清了总数为11933个的海岛数量,还编制了一系列海岛名录、地名志和地名图集等。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成功获取了覆盖全部海岛的高精度三维海岛数据,这是我国海岛测绘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标志着我们全面掌握了我国主张管辖海域海岛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至此,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圆满收官。
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的明智决策。我们期待在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能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辉煌和奇迹。更多的新闻动态和报道,敬请持续关注京华时报以及其他权威媒体。让我们携手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来源京华时报)(共X字)